差別化收費並非疏通客流的根本之策

時間:2011-06-22 17:03   來源:台灣網

  記者昨天從北京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獲悉,針對目前軌道交通早晚高峰客流集中、運力與運量矛盾突出的問題,今年本市將研究通過實施軌道交通高峰平峰差別化收費政策,引導乘客錯峰出行。此外,本市將優化“9”字頭公交線路,減少進出城及市區二、三、四環重復線路,並逐步退出中心城區。(6月19日《京華時報》)

  提價似乎已經成為公共政策中的萬能鑰匙,什麼問題都能解決。比如,“電荒”時期提價是為了緩解用電緊張,這一論斷經不起推敲的地方在於,“電荒”真正的原因在於並不在於價格太低人們爭著用電,而是電力生産跟不上需求所致,是供不應求的表現。同樣的道理,造成地鐵超載的原因是軌道系統運力與運量之間的矛盾衝突,也在於公交服務呈現的“供不應求”的態勢,而非價格的問題。

  一方面,人們的出行方式主要依賴於公交系統。但目前的狀況人們將坐公交稱為“擠公交”,一個“擠”字突出了公交之痛。幸好,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有軌道交通系統——地鐵,這對於緩解交通壓力有顯著作用。不過照現在的狀況來看,軌道交通系統也面臨巨大壓力。報道稱,今年5月,軌道交通完成客運量1.9億人次,同比增長18.8%,日均客運量609萬人次,最高日客運量679萬人次。目前13號線平日日均客運量近60萬人次,最高日客運量67萬人次,早高峰客流壓力較大,霍營、回龍觀、龍澤、上地等站早高峰均被迫採取限流措施。八通線高峰時段列車滿載率超過130%。

  另一方面,因為北京市的“治堵”工作——依靠經濟手段制度方略,包括單雙號現行、提高停車車位的收費標準,再加上油價不斷上漲,生活成本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公交或軌道交通出行,雖然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城市的擁堵狀況,但進一步加劇了公交和軌道交通的運營壓力。而在上下班期間這種狀況更加明顯。

  所以,通過高峰平峰差別化收費政策來引導乘客錯峰出行,緩解公交和軌道交通系統的運營壓力,並非毫無道理。但不可否認,這種做法並非根本措施,或許會起到緩解作用,但其不到根治作用。因為:一者,地鐵等軌道交通的客運高峰主要在上下班期間,除非各個單位、公司企業之間能夠協調好,錯時下班,否則到了那個時候依然避免不了超載;二者,提高高峰時的價格,看似能減少乘客,但是減少的這些會分流到什麼地方?還不是公交系統,這無疑會加劇公交壓力;又或者開私家車,問題是這樣難保北京剛剛有所緩解的交通壓力和停車位風波不會捲土重來?

  從根本上來説,緩解一個城市的交通狀況還是需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同時活躍其他出行方式,比如自行車、電動車。日前,有些城市出臺禁令不讓電動自行車上路,這無疑會加劇城市居民的出行壓力,讓不堪重負的公交“擠”上加“擠”。現在的城市機動車道已經把自行車道蠶食不見,加之車輛尾氣的排放,許多人也不願騎車了。這或許才是城市交通發展的悲愴之處——看似寬闊的馬路,看似快速的軌道列車,卻帶不來真正意義上的方便快捷與舒適。(台灣網網友:戈海)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