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北京地鐵惠民舉措常態化

時間:2011-06-22 16:59   來源:台灣網

  針對軌道交通早晚高峰客流集中、運力與運量矛盾突出的現狀,今年北京打算通過平常時段降價、高峰時段提價,來引導乘客錯峰出行。(6月19日《京華時報》)

  在目前國內投入運營的地鐵中,北京的票價屬於最低端,這當中有來自財政補貼的支撐。地鐵在北京的交通系統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廣大市民和外來人員出行的首選,這方面的財政補貼無疑是最直接的惠民舉措。北京作為共和國的首都,一方面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援,一方面通過地鐵低票價等善舉,降低了來京人員的生活成本,這是一種溫馨的良性互動局面。應該説,北京的房屋、餐飲等價格都明顯偏高,地鐵價格是不多見的一個價格洼地,因而成為整座城市中的一個民生亮點,對此全國人民都是滿意的。

  毋庸置疑,由於北京的特殊地位和經濟文化體量,人口呈現穩中有升的趨勢,再者軌道交通網路化帶來了便利性的突破,因而地鐵承載量逐步攀升。權威資料顯示,今年5月,北京軌道交通日均客運量609萬人次,最高日客運量679萬人次。這無疑是一個十分可觀的壓力,不過同時也要看到,這種壓力更多的還是施加在乘客身上,既然他們還樂意無奈承受峰期的擁擠,並沒有通過價格杠桿予以調整的願望,而且除了擁擠也沒見明顯的安全等弊端,那麼相關部門是不是有必要庖代乘客,來做這樣的擁擠語境下的變價決策?

  平常時段降低票價,高峰時段提高票價,雖説票價變動是雙向的,但是由於客流量的時段差異,除非降幅遠大於升幅,否則必然導致加權平均票價上升。換句話説,在總客流量不變的前提下,僅僅通過價格的結構性調整,就實現了地鐵公司總收入的增加。不能不説這是緩解峰期壓力之外,不能忽視的一個重大利益性動力。鋻於峰期出行多是上班等剛性需求,實際上增收將會超出理論模型下的預期。另外根據經濟學常識,企業運營的成本有不變和可變兩部分,巨大的客運量可以高效分攤固定成本,進而緩解漲價壓力。

  如果北京方面出此動議是受到其他城市的“吸引”,那就不能不説,促動也可以是雙向的,北京更可以為其他城市做出惠民的榜樣。在通脹壓力持續加大的形勢下,作為公益部門,是跟風助漲,帶來可怕的連鎖反應,還是做穩定民心的“定海神針”,這是擺在有關部門面前的一道試卷。地鐵增收固然可以減輕財政負擔,而北京市2010年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354億元,花在地鐵上的補貼只有10多億元。當然財政花錢的地方很多,但是10多億元實打實契合了最廣大公眾的切身訴求,可以説是效率最高的一種“用之於民”,其巨大的社會效益和政府“無形資産”的增值,都不是區區10多億元可以比擬的。

  北京的交通擁堵舉世罕見,地上地下都不輕鬆,在地鐵上輕率動用價格杠桿,則有可能進一步加劇公交車的“痛苦指數”,也會導致部分私家車重新上路,為道路交通再添加一根“稻草”。毫無疑問,地鐵用微不足道的財政補貼,極大地減緩了地面交通壓力,無論如何都是“四兩撥千斤”的高明之舉。有關方面理應清醒地看到這一點,在多種公共交通方式中求得社會利益最大化的平衡狀態。春運期間綁架剛性團聚需求的火車票漲價行為,很快就被洶湧的民意矯正,期待北京地鐵也能從善如流,一如既往地表現出惠民高姿態。

  事實上,北京地鐵面臨一定的還本付息壓力,這一方面需要優化融資結構,儘量降低運營成本,一方面還可以借鑒“軌道+土地”的香港模式。總之,財政補貼是值得投入的,而地鐵本身也可以在政策扶植下大力拓展運營空間,進而實現惠民舉措常態化。(台灣網網友:林榮耀)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