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領地”“豪宅新係,奢華垂范”……一邊是買不起房成為大多數人苦惱,而另一邊卻是鋪天蓋地的房地産廣告用詞刺痛人心。今年以來,福建等多個省份再次開展了整治“炫富”廣告的行動。福建省工商局廣告監管處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房地産市場已經成為‘炫富’廣告的‘重災區’。一邊是房價飆升,普通百姓買不起,一邊是部分開發商高喊‘為富人蓋房’,助長了社會浮躁、奢侈風氣,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極度不相符。”(6月7日北京晨報)
有人説現代社會有“三味毒藥”:消費主義、性自由和成功學。炫富廣告就是消費主義瘋狂祼奔的顯著路標。“愛情承諾不可靠?不如新界有一套”、“只為皇族而建”、“見證奢華”、“新奢宅,彰顯財富擁有者的非凡品位”等等售樓廣告語不雷人死不休,“至尊”、“豪宅”、“奢侈”、“頂級享受”等反覆出現的字眼幾近灼傷眼球。炫富廣告超越正常商品的“價廉物美”,遠離普通民眾,宣揚所謂“高貴价值”,不僅貽害民風,而且助長腐敗,成為公眾詬病。關注並整治炫富廣告,值得肯定。
但是,整治炫富廣告的效果卻不樂觀。其一:在多媒體時代,炫富廣告無孔不入,“法不責眾”,要想全面清除,難上加難;其二:炫富廣告缺乏具體明確的標準。何謂炫富廣告,只能憑直觀感受這樣的感性印象。今天整治了,明天可能再冒出來;“皇族享受”改成“貴族”享受是否不再炫富?搜腸刮肚、翻爛辭海也難窮盡炫富之詞,整治如何算盡頭?如果説通過整治炫富廣告平復民眾的羨慕嫉妒恨,讓開發商少些張揚,還能指望得上,可想通過整治行動來促使開發商降低房價,顯然是隔靴搔癢。炫富廣告在竊笑,因為整治就像風吹帽,吹掉過後還要戴上帽,整治過後該怎麼做廣告還怎麼做廣告。
因而,整治炫富廣告還需釜底抽薪之舉。“開發商的身上應該流著道德的血液。”倒逼開發商提升商業道德水準,讓房地産市場回歸常態,既要靠民眾的理性購房,更離不開政府的調控執行力與更嚴厲的監管處罰手段。防止調控目標成為“數字遊戲”,就要強化地方政府的責任,祭出更為務實的行政與經濟手段,尤其是與之相配套的問責跟進,以嚴格規範預售制度,堅決打擊開發商弄虛作假和官商勾結等違法行為。當保障房與商品房平分秋色,當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向普通民眾拋出橄欖枝,樓市廣告將隨之成為“百姓友好型廣告”,那些絞盡腦汁的炫富詞彙便只能留下一堆過往的笑料。(台灣網網友:梁江濤)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