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續乾旱影響,湖北洪湖水産養殖業遭受重創。昨日,記者從洪湖市水産局了解到,今年洪湖70%以上的養殖戶絕收,近10萬畝圍網養殖魚、蟹、蝦死亡。洪湖市水産局辦公室主任曾繼參表示,截至目前,洪湖水産養殖業直接經濟損失近5.3億元。前日,記者來到湖北省三大水産品加工企業之一的德炎水産。偌大的工廠一片安靜,沒有開工痕跡。今年以來,德炎水産為擴大小龍蝦經營規模,從山東、江蘇等地招聘了1700人。但受乾旱影響,大部分員工閒置,公司勸退轉廠1000名員工。(5月31日新京報)
洪湖受旱三分之一面積乾涸,核心區水深僅0.3米!這裡是中南之腎;魚米之鄉,如今卻飽受乾旱之苦,魚蝦資源枯竭,導致相關産業鏈出現斷裂,水産企業首當其衝。面對大旱,廠家勸退員工實屬無奈之舉。如果此時還不勸員工另謀出路,將會引發勞資糾紛等更為嚴重的後果。因此,德炎水産及時勸退大部分員工,而且在待工期間,為安撫員工,每週組織員工看2場電影,週末組織打籃球和羽毛球,體現了企業的人性化舉措,值得肯定。
平心而論,面對年初全國性的用工荒,德炎水産能從山東、江蘇等地招聘近兩千名員工,為擴大小龍蝦經營規模未雨綢繆,蓄勢待發,非常明智。但應了那句老話:“人算不如天算”,持續乾旱打亂了企業的如意算盤。固然,企業的損失是顯而易見的,而外地員工遭遇到空手而去的厄運,也甚為鬱悶。想到家人還等著他們掙錢回來維繫生計,安排支出,他們心裏頗不是滋味。可天公不作美,又能怨誰呢?他們中有人可能聯繫到新的打工處,指望“堤內損失堤外補”;有人可能打道回府,有了這次教訓,再也不想出來打工了。農民工東奔西跑,身心疲憊,沒掙到錢不説,還得另外掏錢“捐”給鐵道部!雖然罪魁禍首是這場旱災,但對無“水”可産的農民工卻不能一退了之。
大旱逼退農民工需政府的積極應對。無論是輸入地還是輸出地政府,都不能“用工荒”時求爺爺拜奶奶到處“找米下鍋”,遇到天災沒活幹就不聞不問。應將“養護”農民工融入平時,形成常態化機制,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對急於轉作他處打工卻兩眼漆黑的農民工,應及時準確地向他們提供其他地區的缺工資訊,為他們轉戰他處節省時間、精力和不必要的費用。據了解,珠三角等地區的勞動力密集型,尤其是用工量比較大的加工型企業缺工現象仍未得到根本緩解,但由於資訊不通暢,沒有同鄉等關係介紹,農民工不敢貿然前往。政府部門應聞“缺”而動,像天氣預報那樣發佈各地用工需求資訊,為農民工順利“轉業”減免費用,開闢綠色通道。對回鄉後感到“本領饑渴”的農民工,不妨利用這段時間為他們補上技能培訓課,充足電源,以備再戰。天雖大旱,政府為農民工服務的力度卻絲毫不減,果如是,再遇“用工荒”,政府不用慌!(台灣網網友:梁江濤)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