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約見部分“核心媒體”,並提到“瘦肉精事件是上游産業鏈中養殖環節出現的問題,濟源雙匯的豬源是在流通環節因為把關不嚴流入企業”。 一家大型肉企聯繫人對萬隆的言論表示不滿,認為雙匯是按照豬的瘦肉率來收肉的,它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3月29日《廣州日報》)
從3 15央視曝光到現在,已經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雙匯事件並未因時間的推延而淡出公眾視線,相反,越來越引人關注。近日,有按照消息人士的爆料,雙匯在與豬農簽訂的合同中規定,不到70%的瘦肉率將不收肉,但是一般的豬瘦肉率是30%~40%。
也就是説,農民們即使再起早貪黑、勤勞肯幹,不依靠特殊手段,也是無法讓一頭正常的豬瘦肉率達到70%的。這就好比讓岳不群去打東方不敗,不靠“葵花寶典”、“九陰真經”,從自然規律出發,岳不群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取勝的。
對於一般的豬農來説,能與雙匯這樣財大氣粗的企業聯繫上,起碼風險要降低一些,收益也比一般的小企業好一些,所以,針對這樣的合同,雙匯即使“店大欺客”,豬農們也要隱忍退。畢竟掌握話語權的是雙匯,豬農們要“進場”,參加這樣的合作,首先就要遵守“場”內的規則。
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現在有實力約見部分“核心媒體”,儘量試圖撇清自己的責任。但是,誰去傾聽那些投放瘦肉精的豬農們的心聲。雙匯在撇清自己的同時,是在向豬農身上潑臟水。
市場中,企業應當具備基本的商業倫理與道德,要致力於建立經濟與正義、人道相一致的這樣一種秩序。對待涉及食品安全,關計國計民生的重大事件,企業的擔當尤為可貴。因為這不僅是一個企業、一個品牌的問題,涉及的其實是整個行業産品的公信力問題。所以,雙匯的任何狡辯都會被公眾看成是對原本脆弱的“公信力”的打擊。按照萬隆的説法,雙匯自瘦肉精事件之後,市值蒸發103億元,影響銷售10多億元,銷售額每天損失超1億元。可是捆綁在這背後的公信力價值何止一天1億。
三鹿事件的余震,至今困擾著中國的奶企;雙匯的“東窗事發”影響的當然不僅是雙匯本身,企業現在不能僅把目光盯著自己的損失,關鍵是要勇於承擔責任、查清問題、正本清源……這樣才能重新樹立起自己的品牌,重塑公信力,而在這樣的事件中,企業越是表現出對豬農這些弱勢群體的保護,越發顯示出一個企業的責任擔當與人文關懷。。(台灣網網友:陳小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