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不少出席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希望社會能夠對“空巢老人”給予更多的關愛。事實上,“空巢老人”不僅是一種社會現象,更觸及中華民族的道德傳統。因此,我們應當像關注留守兒童一樣關注‘空巢老人’,發動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還要依託社區和村級組織,逐步建立新型居家養老模式,有效解決老人的送餐、沐浴、理髮、洗衣、打掃衛生、康復護理、緊急援助等問題,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
就拿剛剛過去的新春佳節來説,期間,兒女、親戚朋友們都趕回家過個團圓年,這讓孤寂了許久的老人們重拾會心的笑容。而即便是那些身邊沒有兒女、親戚朋友陪伴過年的老人們,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在春節期間都以不同的形式開展的關愛“空巢”老人行動,很多熱情的自願者放棄與家人團聚的寶貴時光,與“空巢”老人們共度新春佳節,讓“空巢”老人不覺得孤單。然而,在春節長假結束之後,一下子熱鬧的老人們突然變得冷清許多。
對此,不少老年人不免一時難以適應,很多老人們的情緒大受影響,甚至有一些老人出現了失眠、壓食、抑鬱的症狀。對於不少“空巢”老人出現的情緒反應,各級黨委、政府該作何感想呢?毫無疑問,關愛“空巢”老人行動,成為了擺在各級黨委、政府的一道民生課題,希望各級黨委、政府能夠切實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把關愛“空巢”老人行動作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抓手。
要在城鄉的社區、街道創辦更多的老年人活動中心,並經常組織開展一些宜於老年人參加的集體活動,讓廣大老年朋友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實,讓老年朋友老有所樂。同時,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夠經常組織青年志願者,走進老人的心中,與老人們聊聊天,聽聽老年人的心事,讓老年朋友的精神更加快樂。(台灣網網友:陳國琴)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