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與蘿蔔招聘

時間:2011-01-18 10:50   來源:台灣網

  清華招辦主任説,今年通過清華初審考生中約1/4學生來自於縣級或縣級以下中學。此前復旦大學校長坦言,自主招生對農村學生不公平。除了出行住宿等高成本外,五花八門的考試內容也成了農村學生通過自主招生的“絆腳石”。(1月12日,《新京報》)

  讀到這則關於“自主招生”的新聞時,我不禁想起了“風頭正勁”的蘿蔔招聘。其實兩者本無關聯,也無可比性。前者乃是打破“高考是唯一獨木橋”的教改力舉,後者則是“千夫所指”中傷公平與正義的社會暗流。但就是這樣的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社會現象卻能找到神奇的相似點。

  何謂蘿蔔招聘?是網友們對“量身定制”招聘幹部的一種形象比喻,就是某些官員為了解決其子女的就業,根據其子女情況設置招聘要求,使其他人無法入圍。簡單來説,就是為蘿蔔量身定做一個坑,讓其他的蘿蔔無路可走,這樣的招聘無疑是對那些無權無勢的考生是不公平的。

  我們再看看此次“最高學府”清華大學意在攬才的自主招生,在初審過後,只有1/4學生來自於縣級或縣級以下中學,也就是説來自農村的考生只有1/4,要知道農村人口占到全國人口的70%以上,是什麼造成對農村學生的不公平呢?除了出行住宿等高成本外,五花八門的考試內容也成了農村學生通過自主招生的“絆腳石”。自主招生本應是選才,選出有才能、有智慧之人,無論來自城市或農村,要競爭就必須是在一個公平的平臺上,但如今高成本的出行住宿、五花八門的考試內容成為無形的“考試門檻”,將農村學子拒之門外,這樣的自主招生與蘿蔔招聘是不是有幾分神似呢?

  因為出身農家,所以沒錢進京趕考,因為出身農家,沒見過世面,對於考卷上那些從未見過的“五花八門”不知所措,這些本就輸在起跑線上的農家孩子,在原本意在改變其命運的人生道路的自主招生上,家庭出身這已無法改變的客觀條件再次成為攔路虎。這樣的自主招考,其實是有失公平的。當然這並不能由此責難招考單位,從其招考單位而言,高素質人才本應該就是視野開闊、綜合素質較強的學生。 

  這樣的不公平門檻從表面上看是歷史遺留下城鄉二元體制的欠賬,但從更深層次來講,又何嘗不是現代城市化過程中,對本就孱弱的農村人為隔離和邊緣化的惡果呢?蘿蔔招聘是權力失范下以權謀私的利益集團形成天然同盟,形成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挑釁。自主招生對農家子弟設置的無形門檻,又何嘗不是社會秩序失范下階層流動機制和對話平臺缺失而造成的呢?社會學家孫立平先生在《重建社會秩序》中審慎地提出應積極努力為縮小城鄉差距搭建一個能階層流通順暢,對話機制平等的社會秩序,這樣的重建不僅僅在於紓解社會的不公平,這也是累積社會進步資本的必然選擇。(台灣網網友:高亞洲)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