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洋“耶誕節”來一次“非重視舉辦”

時間:2010-12-22 12:25   來源:台灣網

  每逢年終歲尾,就是西方節日在我國氾濫成災的時候,從“萬聖節”開始,到“感恩節”、“平安夜”再到“耶誕節”,“元旦”還沒過,早早就被這些五花八門的“洋節”整得頭暈目眩審美疲勞了。

  12月25日的所謂“耶誕節”,是繼2月14日“西方情人節”之外另一個能集中體現出國人崇洋媚外情操的大型節日,往往在“耶誕節”的前半個月甚至11月開始,滿商場超市大街小巷就豎起各種聖誕標語,商家也會借著“耶誕節”的噱頭髮行各式所謂的“耶誕節限量版”。頭幾年還只當一西洋景看,不值一曬,輕而蔑之,隨著近年來“耶誕節”的炒作在我國愈演愈烈,“聖誕熱”也越來越讓正常人覺得不可思議,足以叫人的胃口飽和,而提前奏響的聖誕樂章,更是讓人忍不住懷疑是不是生活在國外,實在太過誇張。

  首先,大夥兒都知道,“耶誕節”是因耶穌基督的誕辰而聞名於世,一説起耶穌的生日,大夥兒幾乎都可以不約而同地立馬想到是12月25日,而作為我國傳統三大教儒、道、釋三家的祖師爺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的生日,相信沒有幾個人能夠脫口而出。至於每年陰曆的四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生日,簡稱“佛誕”,像日本、韓國等一些以基督教為主要信仰的發達國家,都知道把佛誕日與耶穌誕生日同等對待,作為一個法定的公休日,而在號稱“佛教大國”的中國,“佛誕”卻絲毫不受重視,而是讓一個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習慣和毫無關聯的所謂“耶誕節”在如今招搖過市、大行其道,實在讓凡有一些覺悟、一些良知的中國人羞慚滿面、痛心疾首!

  其次,“耶誕節”鋪張浪費、華而不實。“耶誕節”臨近,真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各大商場各大超市的工作人員比讓他們參加國慶都興奮,早早就以聖誕帽、聖誕裝示人,生怕咱們的國人不知道這洋節即將到來,説起那小小的聖誕帽,真不知是為了搞笑還是商家吝嗇,頭圍做得如嬰兒尺寸一般,任何人都把它挂在腦尖上,十足一副馬戲團裏小丑的裝扮,比郭德綱、宋祖德這“名兒有德人無德”的哥兒倆還難看;再看聖誕帽上的那裝飾物,今年亮片耀眼,明年又加鹿角示人,年年都換新花樣,想囤起來來年再用都困難,可回收率小之又小,實是鋪張浪費,不值提倡;而繁華的市中心和各小區也不甘落後,離這啥節還有不少日子就亟不可待地在人流洶湧處盛裝打扮出一棵巨大的所謂“聖誕樹”,該樹上綵燈環繞,夜幕降臨,綵燈誇張地亮起,殊不知要浪費多少度電,更有甚者,將巨型聖誕樹一直保留至來年1月,真是太不應該了;大聖誕樹盛行,小聖誕樹更是氾濫,昔日那久用成患的一次性筷子剛有所制止,今日其姊妹篇“聖誕樹”又捲土重來,塑膠聖誕樹被所謂潮人們冠上“俗氣”二字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改用真樹替代,真是讓人心疼;而品種繁多的聖誕卡、聖誕禮物盒和包裝紙更是層出不窮,奸商們不狠賺一把誓不罷休,看我國森林面積逐年在減少,長此以往,“大興安嶺,雪花還在飄舞;長江兩岸,柳樹開始發芽”的美麗場景將不復存在!看那花花綠綠的包裝紙、禮物盒滿天飛,飄走的不是節日的尾聲,而是中國無數的非可再生資源。再看在我國承襲了幾千年的傳統節日春節,咱們老百姓如今也只不過是貼幅對子、挂一“福”字而已,自家熬好的漿糊品質沒得説,一貼就是一整年,這樣既喜慶又節省。在這個提倡低碳和環保的年代,在我們這個要全面打造“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裏,竟然還有人頂風作案鋪張浪費,對“節省資源”的倡議置若罔聞視而不見,歸根結底由這“耶誕節”刮出的奢靡之風難辭其咎。

  再次,“耶誕節”最初是作為基督教徒們為慶祝耶穌誕辰之日而被廣泛重視,後在西方被作為繼“感恩節”之後的第二個家庭團聚節日,而流傳至中國以後,“耶誕節”便演變成為狐朋狗友聚首胡吃海塞、泡馬子釣凱子、虛偽地交換禮物的可恥理由。本人看著眾多“偽基督徒們”打著“耶穌誕辰之日”的幌子肆意揮霍青春、吃喝玩樂,其中還不乏拿著父母血汗錢偽裝成“納稅人”的在校學生,實是大為不該。試問:倘若有心過洋節,為何不尊重洋節本身的意義,究竟有多少國人在“耶誕節”當日誠心膜拜過耶穌?又有誰借此時機與含辛茹苦的父母坐在一起吃頓家常便飯?各種娛樂場所更是到處打著“聖誕狂歡”的名義招搖撞騙,完全“得其形未得其神”,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禁讓張一一先生恨得牙癢癢的。想我泱泱大國歷史悠久,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那些個傳統節日多麼溫暖多麼美好,為何卻不知自尊自愛,非要跟著外國這些洋節瞎起鬨呢?

  説了這麼多,足以給“耶誕節”判一無期徒刑。本人建議給這洋節來一次“非重視舉辦”,看看與往年的虛張聲勢究竟有何區別?國人是否會有一種失落感?(台灣網網友:張一一)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