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擴招,思想擴教了麼?

時間:2010-12-22 12:17   來源:台灣網

  12月14日8點30分左右,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遊戲設計專業08級大三男生張揚,從該校48號教學樓11層跳下,當場死亡。12月17日0時15分許,復旦大學官方微博證實“16日晚9點27分,復旦大學邯鄲校區國順路670號一男子疑似墜亡。經確認,死者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在讀研究生。”

  近些日子,大學生墜樓事件頻現校園,引發社會各界再一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高度關注。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曾表示:“我們的大學要好好反思,我們的教育制度也應該多找找自己的弊病,光重視只是培養,不加強德才教育,這樣教出來的人比沒有文化的人對社會危害更大。”這番話讓我不禁想起了前幾日關於復旦學子的另一爭議:復旦學子黃山迷路獲救後稱民警摔死是活該。因為趁著雨雪天爬黃山被抓到逃票和偷入禁區的機會小,所以故意選在這種天去“戶外”“探險”。遭困,救援中一民警墜崖死亡。獲救的學子被獲救後,沒有道歉、沒有哀悼,直接上車回到了學校。回學校後,他們思考也不是什麼反思,而是公開在人人網中討論所謂的危機公關、推卸責任。

  自古以來都説:教書育人。這些血的事實告誡著我們,大學中,教書很多,育人卻不夠,特別是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更是空談理論,不著實際,沒有進入到學生的心靈。或許我們僅以一部分大學生的行為來指代全體大學生有失公允。但不可否認,如今絕大部分大學生的思想,很大程度上都存在一片蒼白虛無的荒漠。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市場經濟的革新的速度,大學生要適應社會,適應將來,就必須要求大學教師們認真的分析大學生的心理和社會實際之間的關係,尋找到他們將來融入社會的切入點,這是思想教育的關鍵,但是,這樣的工作,我們大學教育做了多少呢?擴招、擴招!生源擴招了,你們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擴教了嗎?

  不僅僅思想沒有擴教,面對現實,多少所謂的社會精英都不敢面對如今社會基本的競爭。為了找到一份工作,許多學生拼命學習,卻越來越沒勇氣面對未知的將來,出點小問題就留下遺書就尋了短。只是沒評上獎學金,只是和女朋友吵了架,只是工作不稱意,一個活生生的人就沒了,只是為了逃個門票,探探新奇就不顧人身安全——對自己的不負責間接謀害了他人的生命。不可否認,社會各方面,教育工作者只抓學習的同時,大大的忽略了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教育,許多學生呈現著社會經驗不足、依賴性強、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點,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極端之路。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除了關心學生的成績外,沒有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時刻掌握他們的心理動態,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節,沒有用生活經驗磨礪他們的意志,粗壯他們的神經。而這一切一切的忽略行為來源在哪?筆者只得再一次不免俗的推出了教育的權力化政治化。學生如此,教育工作者如此,根在教育的“浮躁”和“功利”。自殺墜樓也好,被救後大談危機公關,如何登上旅遊協會會長寶座也好,都是浮躁功利使然。這種浮躁功利的來源呢?權力“有形的腳”插足到文化、思想領域!肆意的權力,一方面滲入大學,壓制學生思維,管理學生思想。另一方面,又放任所謂的市場元素進入大學,使學術不再純潔,沾染了金錢的銅臭味。一個正常的社會,應該是政治、經濟、文化各司其職,各守一方的。任何一方面越界干涉,都會導致社會的畸形,變態。無孔不入的權力干預人們的思維,壓縮人們思想的彈性。

  越來越強勢、越來越標準化的應試教育讓年輕人越來越同質和乏味。許知遠説得好,精英化的教育使這些號稱天之嬌子的大學生們在狹隘的專業知識上有著特別的深度,但是由於他們從來就沒有被灌輸入一種獨立的情感,一種判斷事物的能力,因而他們對於這個世界是多麼茫然無知的幼稚。大學某一個時代的症狀不是偶然現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説到功利化傾向,這個確實是中國文化中國政治的“深層結構”。或許我們不該把所有的問題都規責于政府和政治,一味的表明自己的不適應來解釋這些無法抗爭的原因從而給自己尋找合理的自我寬慰的藉口。 缺乏獨立思考的空間讓很多大學生與社會後格格不入,這個心理調適的過程會非常地痛苦,而其中有些人也許一輩子都不見得會清醒,但是我希望社會和學校還有學生自己都能夠面對現實,不斷地思索、選擇、烙印和奮鬥。(台灣網網友:劉雯)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