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農民工期待:小康幸福和諧美滿

時間:2010-12-06 16:34   來源:台灣網

  作者小記:自己也曾是農民工,現在究竟屬於什麼工種也説不清楚。應該説,我對農民工有著較深的感情,對他們的工作性質、生活環境、社會保障、內心願望、整體素質等都有很深的了解。為了完成農民工對“十二五”的期待和願望,我專門抽調每天下班後和五個週末深入湖北省武漢市農民工生活和工作的建築工地、建設基地、工廠車間等實地採訪和調查,以親身感受和觸摸農民工的工作生活變化、文化素質現狀、未來願景與夢想等各方面的參數和指針,得以完成此稿。將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呼聲和亟待解決的農民工共性問題進行歸輯與整理,以供參考。

  歷史不應該忘卻,農民工演奏了中國改革開放大潮涌動的最強音符!多少人、多少力、多少事、多少情書寫出今天的富強、繁榮、和諧、發展、成功、幸福、希望與夢想!

  “十二五”期間,農民工期望有活即日常工作有活幹、有吃有穿生活有著落,且享有社保;有住即有居住條件的住所,且享有住房補貼;有醫即生病了有醫院可救治,且享受醫保或減免治療費;有學即本人或子女或孫子女能受到相關教育機構和學校的教育或培訓,且收費合理合規合法,不收贊助費、不設門檻、不拒收……農民工對“十二五”的期待還有很多,無法一一列羅。只能靠各級政府決策層和相關職能部門在日常決策管理與工作實踐中逐步落實兌現。

  農民工也叫外來工,農民工一詞的提法最早出自於20世紀80年代初,是指改革開放後,大批背土離鄉、進入城鎮、靠體力吃飯、實現城鄉勞動力大融合的農民。人類歷史上,農民大量轉為産業工人是任何一個工業化國家所必然經歷的階段。但農民工並非一定是農民出身,包括進城的農民、做苦力的城市人、部分藍領白領金領、居無定所的部分大學畢業生等。只是由於中國特殊戶籍制度的殘存,才産生了特殊的“農民工”狀況。至今沒有任何權威部門和機構給農民工一個核心定義,農民工一直介於狹義與廣義之間。

  30多年來,不甘貧窮的農民工紛紛走進城鎮、工廠、企業。此後,每年春節前後形成了中國一大景象——民工潮。一時間,城市人慌了,以為農民工來搶自己的飯碗了,先由抵抗到歧視,再由同情到理解的艱難轉化。後來,城市人發現了,農民工進城,不僅沒有搶自己的飯碗,反而因農民工的出現,城市建設的速度加快了、城市的馬路變美了。因為,農民工進城,大多數都是從事生活最底層的工作——建築工、環衛工、保安員、工廠臨時工和季節工、飯店商場服務員等,都是城市人不願做的工作崗位。

  農民工具有特殊的社會身份和社會地位:其一,表現在戶籍身份上,雖居城鎮,身份依然是農民;其二,體現在職業身份上,大多數從事的是非農職業,或是以非農為主的其他職業,如建築業、服務業及城市人不願做或沒人做的職業;其三,凸顯在社會保障身份上,當面臨生活、就業、就醫等困難時,沒有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給予援助和保護。

  農民工現狀令人擔憂。一是面臨諸多現實問題:如生活環境差、就業差別待遇、權益屢受侵犯、負擔不斷加重、社會保障缺位、教育培訓滯後、子女上學無門、受社會歧視等。農民工實質上已成為城市社會中工作最辛勞、地位最低的弱勢群體。二是存在許多實際問題:大多數農民工文化素質偏低,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由於沒有專業技能,只能從事最苦、最累、最臟的力氣活;生活條件極度惡劣,大多數住在簡易的民房、工棚、甚至更惡劣的環境;勞動所得報酬低、工資常被拖欠、安全和健康沒有保障……

  農民工的呼聲和亟待解決的共性問題主要聚焦在就業、福利、就醫、教育、住房、尊重等方面。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