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彩之褪落”
“終戰後,臺北以及主要都市、各村落的日本色彩,當然日愈被沖淡。其中首次登場的是,臺灣人先前所行的‘更改姓名’之復員。向來極為重視姓氏的漢民族,對祖先傳承之姓氏非常執著,即使被強迫也不輕易更改為日本式姓名。”
“然而,……自從七七事變以來,更改為日式姓名者已大有人在,到了太平洋戰爭初期時,由於前景看好,所以這更蔚成風氣了。”
“不論有名或無名,也不論是否辦過正式手續,更改為日本名的臺灣人,不分城市鄉村到處都是,但隨著臺灣光復,這個現象立即消失,全都恢復原來的姓名了。”
“在中國政權之下,更改為日本名的臺灣人似乎都有過見不得人的感受,而臺灣省政府卻以臺灣過去確實為日本之領土,更改為日本名乃不得已之事為理由,准許人民恢復中國式姓氏。由於有了這項寬大措置,所以這批人都趕緊回歸祖先之姓氏了。”
“先由姓名褪去日本色彩的臺灣,接著刷新的是店名、公司名之日本色彩。此際,縱然是由日本人經營者,也以在中國領土內為理由,一律被要求更改。結果,會社改為公司、株式改為股份、旅館改為飯店、吃茶店改為茶房、料理屋改為酒樓或酒房、巴士改為汽車、汽車改為火車、映畫改為電影等等。……臺灣的街景也一下子變得極富於中國色彩了。當時的油漆行和廣告招牌製作店生意多興隆,這應該不難於想像吧?此外,街路以及公共施設名稱也被更改。鐵道改為鐵路、驛改為站,臺北公會堂改為中山堂之事已如前述,而這不是唯獨臺北公會堂如此,全島各地公會堂一律改為冠上地名之中山堂。國父孫中山於此復生了!街名中,中國人看得懂的榮町、幸町、壽町等維持原名,與日本之臺灣侵略史有關的名稱則毫不容情地一律被抹殺。如樺山町、明石町、兒玉町、佐久間町等套上往年臺灣總督名字的街道則一律改為中山路、光複路等名稱。”(《臺灣不可欺記 日本色彩之褪落》第20-22頁)
“今日的臺灣,無論到任何地方,可以説沒有人不高談闊論三民主義精神。……總而言之,臺灣的一切日本化的事物,正在逐日被根除。尤其是以男女青年為樞軸之三民主義精神普及教化運動,正以相當快的速度收著廣泛成果。”(《臺灣不可欺記 臺灣與三民主義》第173頁)
“由佔被統治者之絕大部分的臺灣漢民族的立場來説,五十年來屈從於日本的統治之下乃是無奈之事,而他們現在獲得解放,回歸祖國中國了。他們當然會摔下身上所穿所有的日本衣服,換上中國裝。”(《臺灣不可欺記 臺灣島國際小吏》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