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有如政黨宣傳機 越來越不像媒體

時間:2010-09-25 16:14   來源:台灣網

  觀臺灣新聞,似乎臺灣的政治生態是由媒體而定。不同的媒體誇誇其談不同的政論,仿佛一夜間就可以將某一個人,亦或某一個執政縣(市)的政績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像臺中的槍擊案,臺北的花價風波,及現在的高雄大水災……媒體人居高臨下,憑個人主觀臆斷及媒體的“民調”,好似包公斷案,公正無比;而實際情況果真如此嗎?媒體及媒體人真的是依據職業道德的及時、準確、透明、公開報道事實嗎?顯然,臺灣的媒體及媒體人已經被藍綠分割,不同的媒體站各自的顏色後面搖旗吶喊,早就不是公正的媒體。早就被主子奴役,成了主子借刀殺人的工具。
                 
  試想大話新聞所説的,除了揭弊藍陣營的弊端,它還有什麼新聞性可言?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樣的媒體認知,它又怎麼可以成為輿論監督?加之媒體的生存需求,違心為廣告主,金主,及後臺老闆發聲,鳴不平,亦或偷梁換柱、指鹿為馬、轉移焦點……這,不正是臺灣媒體及媒體人的常態嗎?理性想想臺媒體這些年所報道的新聞,什麼3.19槍擊案,亦或黃俊英被抓到了……爆炸性的新聞不審慎處理,最終它對整個臺灣社會所造成的危害,難道不值得臺灣媒體及媒體人警醒的嗎?

  再就是《壹週刊》所發的陳致中嫖妓疑雲,這麼聳動人心的新聞如果證據不足,你又怎麼可以提前曝光,公佈天下?若你真的是想分期披露,增加週刊的賣點,這樣的操守是否有悖職業道德?撇開這事是真是假先不談,單就陳致中而言,在事實不清楚的今天(亦或就這麼不了了之的今天),《壹週刊》是不是該跟陳致中道歉,賠償人家的名譽損失呢?要不,就拿出證據,讓陳致中低頭。千萬別事事都只要硬拗,熬過風頭,就讓犯罪分子萬事大吉,沒事人一般。

  綜上所述臺灣的民調,由這樣的媒體及媒體人所做的民調,它的可信度、準確信真的能反映“民調”嗎?不用民調,理性看下馬英九執政以來的功與過,他難道會輸給陳水扁?他民調一直往下掉,其原因是什麼?是偏見還是真民調?比照陳水扁執政期,我真難以置信,馬英九的民調要真這麼低,那貪瀆那麼嚴重,引臺海局勢緊張、海外皆不滿臺灣的“扁當局”,挑逗族群讓臺經濟持續低迷,一心只知道撈錢的阿扁,他的滿意度又該是多少?再就是五都,真的是綠色執政的縣市佔了前六席,而國民黨執政縣(市)全都墊底了嗎?原因是什麼?公佈民調的同時,是不是可以把政績一併公佈,比照下好在那,差在哪呢?

  寫到這,我可以説臺灣的媒體往往好用自己的喜惡觀及自己的政治立場片面地、武斷地、臆想地將政治人物“雞蛋裏面挑石子”地窺一斑見全貌。立場一致的政治人物,這一斑就代表著全貌的好;而立場不一致的政治人物,這一斑就代表著全貌的不好;馬英九之所以莫拉克風災被罵到臭頭是因為這,胡志強之所以因槍擊案差點功虧一簣還是這,還有才發生的郝龍斌的花價“花郝貴”,無不顯現臺媒體的好惡觀完全背離了客觀、公正、翔實報道事件的職業操守。是不是這麼回事呢?繼續看臺灣媒體對民進黨一方,似乎過於縱容他們的犯罪(我所指的是民進黨的暴力),總以這是臺灣的常態為他們遮羞。扁執政期,常聽到的是他們都是“臺灣人”,現常聽到的是“一切全是中央的錯”。蘇治芬是這樣,陳菊是這樣,就連蔡英文也是這樣。別人的錯,國民黨得背負;而即便是民進黨人的錯,國民黨也得背負。這樣的媒體觀,真的很難讓局外人看得懂臺灣的政治生態,很難理解民主自由的臺灣,你究竟要給我們豎立一什麼樣的示範?
                 
  所以説,臺媒體的民調及媒體的評説,現都只能當連續劇來看。因那腳本中的劇情早就是編排好了,隨媒體的利益、喜惡、受眾之需求而定。好壞分明,全都只是為政黨的選舉服務。全都不是真的。套用陳水扁曾説過的話:這都是選舉語言,選舉過後,一切都會趨於平靜……而這平靜,我提醒臺媒體,往往醞釀著更大的災難。因整個臺灣如果一直淪陷在選舉中,一直是兩黨政治把持著三權,其惡鬥、因反對而反對將繼續持續下去。而媒體,也必將越來越不像媒體。越來越像某一政黨的宣傳機器,抹黑事實,胡説八道……(台灣網網友:單福山)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