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投票”的留學潮掀開了怎樣堪虞的現實

時間:2010-07-19 13:43   來源:台灣網

  根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09年,高考棄考人數達到84萬,而今年預測棄考人數接近100萬!其中,因出國留學而選擇棄考者達 21.1%。(7月14日,《南都新聞週刊》)

  高考,多少曾經夢想改變命運的人擠過的獨木橋,一直到今天它依然是改變許多人命運的重要途徑,要不然每年高考也不會牽動全社會的神經。但是就是這樣一條改變命運的 “捷徑”,在2009年有84萬孩子拋棄了它,在今年居然有將近100萬的孩子放棄此徑,而這其中又有超過兩成的孩子不是放棄高考,而是轉而選擇了“洋高考”。不大不小的數字已經説明我國高考已經陷入了尷尬境地,當然高考只不過是一次考試而已,所反映的是中國教育以及由此可現的社會階層現狀。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要放棄高考,尤其是那些家境殷實者早早地就將孩子往海外送,唯恐避國內教育而不及。一直以來,應試教育主導下形成填鴨式的教學,不僅鉗制學生獨立思考,而且壓制學生個性發展,這樣一種缺乏創新的國內教育一直都備受國人詬病,這些想方設法將自己孩子送出海外留學的家長除了想避免孩子承受高考壓力之外,主要還是對國外優勢的教育資源強烈嚮往的理性選擇。

  如果説那些超過兩成出國留學放棄高考的孩子,是為了接受更前沿、更優質的海外教育。那麼還有將近八成沒有經濟實力出國留學的孩子,又是基於何種原因放棄高考的呢?應該説高考對於改變他們命運的意義更大。對於這些孩子來説,接受何種內容的教育對他們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他們更希望通過接受高等教育能掌握一門技能,從此改變平凡的命運。于他們而言,教育更像是一次長期投資。如果在他們參加高考之前,就預見接受高等教育後,竟要面臨“畢業就失業”,即使就業也只能得到遠低於投資預期的工作收入的慘境。加之那些頻頻流傳關於高校腐敗、學術詐騙和作弊的新聞更是擊碎了他們對大學僅存的幻想,此時于他們而言,放棄實現大學夢想的高考又何嘗不是理性選擇呢?

  如此下去還會有更令人揪心的,面對如雞肋的教育,那些家境殷實的孩子可以在強有力的經濟支撐下,遠渡重洋接受優質教育,過上優質生活,而那些本對高考心存幻想,但卻被現實一一擊碎的孩子,他們或來自農村,或來自城市底層,卻不得不選擇中止這本是最有價值的投資。長此以往,兩個不同階層的孩子之間差距由此而拉大,階層與階層之間將越來越缺少共同語言而無法溝通,沒有和諧的階層何談和諧社會呢?

   “用腳投票”的教育現狀應足以引起有關方的重視,改善教育現狀,向國民提供優質的教育,不僅關係到教育的發展,同時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修課!(網友:高亞洲)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