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驊:陳水扁拼“臺獨外交”後患多(上)

時間:2007-08-28 16:14   來源:網友來稿


  據臺灣“中央社”美國阿拉斯加8月21日電,陳水扁21日啟程展開“共創宏景、永續關懷之旅”,出訪中美洲“友邦”,預定29日返臺。這是陳水扁就任臺灣當局領導人以來的第十三次出訪,也是一次拼“臺獨外交”活動。在筆者看來,只要對陳水扁在所謂拼外交方面的所作所為略作觀察、思考和分析,便能發現,陳水扁不惜犧牲臺灣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換取自己的私利,頑固不化、死心塌地地拼“臺灣外交”,已給臺灣和臺灣人民帶來了許多後患。

  壓縮“臺獨”的“生存空間”

  目前美國、歐盟、俄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認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與臺灣同屬於中國這樣一個事實。但陳水扁卻逆世界潮流而動,採取出防“邦交國”,過境非“邦交國”,邀請外國政要訪台,送錢送物,以“臺灣”名義申請加入世衛組織和聯合國等方式,企圖以此凸顯臺灣是一個“獨立於中國之外”的“主權獨立國家”,直接挑戰國際社會普遍認知的一個中國框架和絕大數國家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

  陳水扁這些極具挑釁性的行為,遭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和抵制。今年5月14日,第60屆世界衛生大會以148票反對,17票贊成,2票棄權的投票結果,否決了極少數國家的提出的有關“臺灣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的涉臺提案,第11次挫敗了臺灣當局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圖謀。對此案表決時不僅美國、日本、歐盟、加拿大等國家投下反對票,而且臺灣的25個“邦交國”,也只有17個國家投下贊成票。

  美國國務院官員針對陳水扁5月在一次視訊會議中,表明今年9月將推動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問題,6月1日表示,美國對臺灣的政策非常清楚,就是不支援臺灣加入以國家為會員身份單位的國家組織,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都在這個範疇內。陳水扁分別於今年7月19日和31日兩度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明要“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潘基文對此依據聯合國2758號決議,以及聯合國遵循一個中國的政策,均作出了退件處理。臺灣“外交部長”黃志芳在今年8月15日説,臺灣15個“友邦”聯署向聯合國大會提案,要求聯大促清安理會依據規章程式,處理臺灣入會申請案。美國對此表示,此舉只會“有反效果,自尋失敗”。

  在臺灣的“邦交國”中屢現與臺灣“斷交”洪潮。陳水扁自2000年就任“總統”以來,已有7個國家與臺灣“斷交”,即2001年6月,馬其頓與臺灣“斷交”;2003年10月,賴比瑞亞與臺灣“斷交”;2004年3月,多米尼克與臺灣“斷交”;2005年1月,格瑞那達與臺灣“斷交”;2005年10月,塞內加爾與臺灣“斷交”;2006年8月,查德與臺灣“斷交”;2007年6月,哥斯大黎加與臺灣“斷交”。臺灣的“邦交國”由陳水扁執政之初的29個減為24個。“斷交”洪潮屢現,“斷交”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隨時發生,即使陳水扁“禦架親徵“護盤”恐怕也難以奏效,很可能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臺獨”外交負面影響面面觀
 
  第一,浪費了臺灣人民的大量血汗錢。陳水扁當局每年編列的機密“外交”預算50—60億元新台幣,共已開支出400多億新台幣。陳水扁2005年訪問馬紹爾群島,僅為了吃早餐,就要海軍派出拉法葉巡防艦遠赴馬國,花費近新台幣1700萬元。2005年5月,陳水扁展開“興揚之旅”出訪中美洲的巴拉圭和哥斯大黎加,本來經美國允許東飛美國的安克雷奇加油,然後再往南飛,很快就可抵達巴拉圭首都亞松森。但陳水扁不能忍受美國對他這種過境安排的“屈辱”,叫專機臨時改向西航行,先降落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加油,然後中停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機場加油,再飛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僅僅因為繞道多飛了12個小時,航空油料費就多花新台幣2000萬元。他花費新台幣660萬元為巴拉圭125名國會議員每人購置了一台筆記型電腦,以便順利在該國國會進行演講。陳水扁2006年9月3日出訪南太的帛琉和諾魯,在美國表明不讓“空軍一號”降落關島後,根本沒必要出動“空軍一號”專機,但他為了面子執意要搭,又因為不想跟媒體同機,居然動用“空軍一號”專機與華航兩架客機,多花費了新台幣2300萬元。

  為防止哥斯大黎加“斷交”效應發酵,臺灣當局正在實施減免“邦交國”外債的行動,陳水扁授意臺灣有關部門援助“邦交國”的金錢許多變成了呆賬。據臺灣《新新聞》披露,臺灣“外交部”2002年的機密預算為53.8億元,2004年為45.1億元,其中約有40%左右的預算變成了呆賬。“斷交”的“邦交國”呆賬總額達1.7億美元。在臺灣的“外交”呆賬中,塞內加爾與賴比瑞亞共4000萬美元,馬其頓1200萬美元,諾魯1100萬美元。陳水扁自曝:“臺灣給塞內加爾10年50億金援,現在全泡湯了!”據臺灣《聯合報》披露,截止2004年7月底,由臺灣“外交部”擔保,“邦交國”共向島內銀行貸款85筆,總金額達16.5億美元。這些貸款相當一部分已變成了呆賬。陳水扁8月21日在與宏都拉斯總統賽拉亞舉行會談時,承諾將由臺灣臺電公司與洪國合作進行帕圖卡水力發電廠BOT(興建、營運、移轉)投資案,資金規模達3億美元,預計2009年動工興建,2014年完工,未來將以電費收入合併利息計算,分39年還款。臺電評估後認為,洪國政府為了造舉不準電價漲價,在洪國投資電廠一定虧。倘若臺洪“友誼”無法長存,很可能又像前“友邦”塞內加爾等國一樣,“援外”經費有去無回。

  第二,腐蝕了臺灣“邦交國”的一些政要。陳水扁“拼外交”出手大方,一擲千金,把大量的資金投向了臺灣“邦交國”。這給“邦交國”的一些貪腐分子政要人士以可乘之機。他們把他的援助金當作“肥羊”來宰,當作“唐僧肉”來割,以中飽私囊。據巴拿馬2004年9月14日的《新聞報》報道,該國前衛生部長格拉西亞將臺灣捐款中的1000萬美元先存入“南海基金會”,隨後將款發批轉為私人定期和活期存款牟取利息收入。據臺灣媒體報道,莫絲科索在巴拿馬當政時,曾責成親信成立“南海基金會”收受臺灣當局多達7250萬美元,莫下臺後連同其親信遭到起訴,案件仍在司法單位偵辦中。據2004年巴拉圭媒體揭發,臺灣當局撥給該國4億美元,該國一些政要抽挪500萬美元“手續費”,還有1億美元下落不明。陳水扁還直接送政治獻金給“邦交國”政要。據香港2004年10月25日的《明報》報道,陳水扁當局向哥斯大黎加前總統羅德里格斯送政治獻金140萬美元,引起其被捕。也向尼加拉瓜總統博斯拉尼奧送政治獻金490萬美元。尼加拉瓜前總統阿萊曼曾三度赴臺,因接受臺灣鉅款被判處20年有期徒刑,現在還在服刑,塑造了臺灣行賄“友邦”政要、拉“友邦”政要下水的罪魁禍首形象。 (未完待續)( 作者 江西省泰和縣委臺灣工作辦公室  張良驊 )

 

(以上文章僅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