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動畫片的春天來了嗎

時間:2012-02-09 15:40   來源:解放日報

  解放觀點:近幾年,兒童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3D電視動畫片《秦時明月》等,收穫了一致好評,輿論認為在這兩部作品身上,“國産動漫終於看到了希望”。您是否感覺,國産動漫真的在走上新一輪的崛起?

  馮凝華:最近幾年的國産動畫片確實很多,去年電影就有《兔俠》、《藏獒》、《魁拔》等,雖然院線上映時間很短,媒體和輿論鮮少關心,但讓國內動漫迷們感到欣喜,在網上反覆回味和評論。此外,網站上一些有志之士上傳了不少動畫短片,如《大海》等,從天馬行空的自然現象切入,僅這幾分鐘的表達,就已經達到國際水準,藝術美感和創作內涵都頗具宮崎駿的風采,一時間在網路瘋傳。從這些角度説,國産動漫確實在進步。

  但是這種進步目前還有限。那些短片的導演,可以在5分鐘內表達得很優秀,但未必能駕馭長篇的電視動畫、電影動畫。現在國産動畫電影市場越來越好,主要還是得益於整個國産電影的崛起,畢竟越來越多的人願意重新去影院看電影了。《喜羊羊與灰太狼》更是成為兒童的春節必備電影,似乎有點春晚的意義。這些票房,未必得益於作品本身的進步,更多還是商業環境日益成熟導致的。

  解放觀點:那麼您覺得國産動畫片崛起,目前最缺的是什麼?

  馮凝華:首先缺乏好的融資渠道。一個令人吃驚的現象是:我們當下的動畫片産量已經超過全球動漫第一大國日本。人家製作100集動畫需要一年,我們一個月就可以做出來。這種規模的背後,意味著可怕的粗製濫造。從這個角度説,《秦時明月》至少是一部有誠意的動畫片,真的在追求觀眾和市場的喜歡,實屬不易。

  第二就是缺乏優秀的動漫導演。不過比以前好的是,一群從小喜歡動漫的“80後”已經長大,有些願意投身到國産動漫的創作大軍中,因為喜愛而不懈努力著。他們創作的最根本特點在於,與觀眾是平視的,不會因為特地給小孩子看,就壓抑自己的表達,採取誘哄的方式。其實中國的老動畫片,《大鬧天宮》、《邋遢大王》等,成年人看也不會覺得幼稚。打破動畫片就是給小孩子看的局限,重新以平視的眼光製作動漫,可能是近幾年最大的進步。

  解放觀點:不少專家擔憂,如今國産動漫都模倣日本和美國,中國自己的傳統特色似乎被丟棄了,這樣的發展方向是否存在隱患?

  馮凝華:“80後”是看著日本動漫成長的,他們的創作難以擺脫“日式”風格,是很正常的。但是一部作品要觸動本土觀眾的心弦,就自然會誕生本土特色。比如網路遊戲,一開始也是全日式的創作風格,但隨著《仙劍系列》、《軒轅劍系列》的成功,帶有仙俠特色和古文意境的審美,開始成為中國動漫獨有的風格。網路小説中,修真、仙俠和古風文的崛起同樣如此。事先刻意糾結規劃本土特色,反而做不了任何事。只要尊重市場規律,與本土市場的磨合中,有特色的文化自然會誕生。

  美國和日本的模式我們都可以借鑒。美國是每年一兩部動畫大片,但是單靠電影,沒法長久吸引粉絲,形成固定的受眾群體。日本模式就是通過世界觀的營造,不斷讓周邊作品去鋪設和衍生。比如先有小説,隨後再改成動畫、漫畫、舞臺劇、真人、遊戲、同人衍生作品,等於是大家共同創作,讓一部作品的世界觀、角色變得越來越複雜、豐富,甚至撲朔迷離,傳言四起。最終圍繞一部作品,形成了一大批深度粉絲,但凡和它有關的演出,必會埋單。《秦時明月》如今走的正是這個路線。

  當然,如今的日本動漫也陷入了某種發展瓶頸,創作力和想像力都有點審美疲勞,他們開始引進其他文化特色,比如中國的武俠類型片。中國文化的寶庫是一個潛力點,對別的國家如此,對我們自己更是如此。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