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化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

時間:2011-11-03 13:53   來源:人民日報

  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離不開文化的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文化的繁榮。只有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總體佈局,才能實現文化的不斷發展和持續繁榮。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在深入總結近年來文化建設豐富實踐的基礎上,從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産業、進一步深化文化領域改革開放、建設宏大文化人才隊伍等六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戰略舉措和政策措施,明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主要任務。

  這六方面措施,立足文化建設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緊扣影響文化改革發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層次問題,抓住了幹部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做好這六方面工作,為深入文化改革發展指明瞭著力點和突破口,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必須抓緊推進這些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任務。

  中國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著新的奮鬥目標邁進,文化的作用更加廣泛而深刻。面對更加頻繁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如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維護好國家“文化版圖”?面對思想觀念的多樣多元多變,如何發揮文化引領作用,打牢文化發展的根基?面對行進中的“三步走”戰略,如何增強文化建設能力,進一步推動四位一體的協調發展?面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如何釋放文化生産力,滿足人民精神需求?只有按照全會的部署,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改革發展,才能回答好這些問題,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有之義,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這些重大舉措,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堅實基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只有在融入貫穿上下功夫,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才能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只有在加強引導上下功夫,推動文化産品創作繁榮發展,才能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只有在完善服務體系上下功夫,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才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只有在做大做強上下功夫,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才能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只有在創新體制機制上下功夫,進一步深化文化領域改革開放,才能為文化繁榮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只有在優化結構、提升素質上下功夫,建設宏大文化人才隊伍,才能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各地各部門必須找準工作著力點和主攻方向,明確具體思路,制定合理規劃,落實好文化改革發展各項任務,奮力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

  “隨著經濟建設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60多年前,毛澤東就曾豪邁地預言。我國正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文化建設也正迎來一個繁榮發展的黃金期。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增強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中華民族就一定能創造出中華文化的新輝煌,中國人民就一定能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