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文藝場所降低入場門檻

時間:2011-11-03 13:54   來源:東方網

  昨天,北京市文聯在京召開首都文藝界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座談會。藝術家們暢談對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認識與體會,並對目前藝術場所票價過高頗為憂慮。著名演員雷恪生説,文藝要大發展、大繁榮離不開大眾的參與,建議文藝場所降低入場門檻。(11月2日《京華時報》)

  我們認為,這個建議好得很!

  目前藝術場所票價確實過高,一般老百姓難以承受。應該説,如今的文藝舞臺確實十分豐富。然而,説句實在話,一看報紙上、劇院門口的標價,普通的工薪族只能“望‘場’興嘆”。看一場電影通常要花幾十元甚至上百元;至於話劇、演唱會、音樂會等一般都要上千元,甚至相當於一個工人的月工資。有的高得實在離譜,比境外地區還要高數倍。著名演員雷恪生曾披露,同樣是他參演的話劇《老舍五則》,同樣的劇目同樣的演員演出,在香港演出的票價只有200多元,而在北京的演出票價高達1280元。

  當然,藝術場所門檻高,也不能完全抱怨藝術部門。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人都要生存,文藝部門亦然。可文藝部門怎樣才能生存?難道只有提高門票價格一個辦法?要知道,一味地提高門票價格,這對藝術市場來説無異於“竭澤而漁”。觀看的人少了,不僅影響劇場的票房收入,最終也會窒息藝術的健康發展。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文藝要大發展、大繁榮離不開大眾的參與。文化發展的重點應該在群眾。如今,我國的文藝舞臺可以説百花齊放,尤其節假日,更是琳瑯滿目。文化大繁榮的正在形成。但是,人民群眾,特別是基層群眾,還沒有完全享受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只有更多百姓參與,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發展大繁榮。

  文藝要大發展、大繁榮離不開大眾的參與,那麼,假若不提高門票的票價,還有什麼招數可使呢?我們認為,文藝場所降低入場門檻,可以降低演出市場準入門檻。放寬市場準入條件,打破制度造成的“壟斷”。可以讓更多的演出場所經營單位、個體演員、個體演出經紀人從事演出活動;可以允許演出場所經營單位在本單位經營的場所內舉辦組臺演出。二要降低演出經營成本。劇院得努力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劇目的排演上不必追求“豪華型”,而應嚴格收支管理,讓排演成本降下來。至於贈票、公款追星等必須禁止,讓這些舉措平抑票價。三必要時是否國家給予部分補貼。如高雅藝術的話劇,一般百姓觀眾消費起來有困難,而話劇就是要演給百姓看的。是否可以通過補貼等形式,適當降低話劇演出票價,讓老百姓進的起劇場,真正實現文藝形式之一話劇的繁榮。四要打造價廉物美的群眾演藝場所。如我們上海的“大世界”。過去繁榮的重要原因就是“門檻”低,50、60年代,當時只有2毛錢,就可以看演出整整一天,不僅吸引了上海人民而且吸引了全國老百姓,締造了“大世界”的繁榮景象。

  我們相信,不斷降低文藝場所入場門檻,不斷降低高雅藝術活動的參與門檻,就一定會不斷擴大觀眾群、不斷提高藝術欣賞水準,就一定可以搭建起一個多層次、大容量的演出平臺,來迎接我們的文藝真正的大發展、大繁榮。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