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賽事更親民

時間:2011-11-01 10:44   來源:人民日報

  如果問規模最大的全民健身跑步活動是哪一項賽事?相信很多人會在林林總總的長跑節、馬拉松賽中尋找答案。而真正的答案卻是安利紐崔萊健康跑。

  安利紐崔萊健康跑自2002年在上海開跑,10年來已跑過北京、上海、廣州等70個城市,直接動員280余萬人參與其中。23日,這項活動因多年累積的巨大影響力,獲頒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規模最大的全民健身跑步活動”證書。

  賽事親民,群眾才能樂在其中。一項帶有商業色彩的健康跑活動能在10年間吸引數百萬人參與,關鍵在於這項活動融慢跑、遊戲、表演、知識傳播于一體,真正做到了不計名次、重在參與。

  事實上,不再刻意強調賽事的競技色彩,而在文化傳播、大眾參與層面做足文章,已經成為很多賽事拉動人氣、擴大影響的重要手段。不要説中國網球公開賽、廈門馬拉松賽等已經形成品牌效應的大賽越來越重視打親民牌,類似長陽高爾夫業餘冠軍賽這樣的新興賽事也對吸引群眾參與情有獨鍾。

  在人們的印象中,高爾夫賽距離大眾日常生活最遠。長陽高爾夫業餘冠軍賽卻在吸引群眾參與上走出了一條新路:賽事還沒開張,就大張旗鼓地推出了形象大使評選活動。評選活動看似與賽事並無關聯,卻在實際運作中傳播了底蘊深厚的高爾夫文化和球賽禮儀。比賽開始後,賽事又別出心裁地推出公眾開放日,讓更多人親身體驗到高爾夫球運動的魅力。

  歷經60餘年發展,中國體育的職能和功效也在不經意間悄然轉變。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各種類型的體育金牌的確起到了提振國人士氣、振奮民族精神的獨特作用;時至今日,競技金牌依然寶貴,凝聚在獎牌中的拼搏精神依然鼓舞人心,但把競技體育當成體育事業全部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如今,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從形形色色的大賽中感知體育,人們更願意在親身體驗中體會運動的樂趣。

  如何讓賽事更親民?如何讓健身活動惠及更多人群?如何在競技體育與民生體育間找尋平衡、實現互動?或許將是中國體育在今後很長一段時期內著力攻關的課題。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