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解決問題的時候了

時間:2011-08-16 14:08   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音樂劇近些年確實很熱鬧,世界經典作品紛紛引進,原創音樂劇不時上演,中國排演外國名作的消息也不斷傳來,可以説,音樂劇這種藝術形式已經在中國生根,而且培育出了數量可觀的固定觀眾。但是,當我們仔細回味中國音樂劇的現狀後,不難發現,本土音樂劇的各類問題依舊存在。

  什麼是音樂劇,我們還在摸索。本土音樂劇創作已有近30年的歷史,大約有上百部作品問世,但卻仍然停滯在“描紅”階段,沒有抓到音樂劇的精髓。很多作品自己都不敢叫音樂劇,即便是敢於自稱音樂劇的原創舞臺作品,遭到的非議也不少。有人説,中國音樂劇仍需要逐步探索。可是,這探索的年頭未免太久了。也有一種觀點認為,目前全世界對音樂劇也沒有一個規範的定義,因此,不要被條條框框束縛,應該自由探索。

  今天本土音樂劇的舞臺,人才依然是個大問題。過去,有人認為,音樂劇完全不同於歌劇、舞劇、話劇,培育方式和創作手法另有一套,中國要發展音樂劇,必須重起爐灶。於是,上海戲劇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舞蹈學院率先開設音樂劇係,如今全國已經有30來所院校創辦了音樂劇專業。中國還有一批又一批學子遠赴歐美、日本學習音樂劇,畢業回來繼續從事音樂劇的也有不少人。儘管如此,依然沒有緩解人才匱乏的問題,相反,很多音樂劇專業的學生因為無用武之地紛紛改行。

  在創作層面,很多本土音樂劇,在一度創作時就落入了俗套,人物沒個性,情節少跌宕,衝突缺張力,展開無邏輯,導致起步之初便失去了戲劇品格和劇場趣味,以後的一切更無從實現。現在,我國城市化、工業化出現的很多問題,都可以作為素材,進入音樂劇,這遠比那些懷舊、夢幻、古典故事、田園牧歌、道德故事更吸引當代的城市觀眾。這些題材的特點與音樂劇特性相適應,既可以打動觀眾,也可以記錄城市化的腳步。

  音樂創作在本土音樂劇中也一直提不起氣來,老讓人感覺不到火候,這或許是目前音樂劇作曲家先天的不足。為什麼音樂劇的作曲家總是那麼幾位?他們究竟是不是音樂劇作曲的適當人選,早就應該被質疑。

  本土音樂劇創作的歷史不短了,不能總是原地踏步。既然存在的問題已經明瞭,那麼現在就該是一件件解決問題的時候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