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血型性格理論帶來危害 造成新型“種族歧視”

時間:2011-08-01 13:58   來源:廣州日報

  微觀宏觀上血型都與性格無關

  血型是奧地利病理學家卡爾蘭德斯泰納在1902年發現的,他根據血紅細胞表面的不同物質將人的血液分為A型、B型、O型和AB型4種。在微觀上看,這些物質其實是一些抗原,由第9和第19號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生産的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組成。A-B-O-AB血型只是血型系統的一種,此外根據抗原種類的不同,還有Rh血型系統等約30種。這些抗原可以理解成是紅細胞表面長滿的30種毛毛,每種毛毛還有幾種不同的形狀,這些毛毛若跟血液裏對應的抗體相遇,就會誘發紅細胞破裂溶血。但這些毛毛不可能決定一個人的性格,因為性格比血型複雜得多,需要更多別的基因控制,也沒有研究發現控制生産血型的基因也參與了性格的形成。可以做個類比,我們腿上的毛的長短、手指的指紋等都是基因決定的,但很難跟性格扯上關係。況且,一個人性格的形成還跟環境因素有關。

  在宏觀上看,血型性格説也缺乏科學研究證據的支援。2003年科學家瑪麗羅傑斯和伊恩格蘭頓在國際著名心理學期刊《人格與個體差異》雜誌上發表論文稱,支援血型論的研究很少,少數幾個研究的結論還相互矛盾,錯誤百齣,例如沒有量化的數據,違反統計學規則,使用了有缺陷的研究方法等。他們對60名澳大利亞人的血型、性別、人格因素進行了嚴格測試,最後的結論是:一個人的血型和性格沒有關係。2005年,臺灣有學者調查了2681人,用學術界公認的“大五人格”對所謂血型性格進行對比,沒發現存在聯繫,血型和學業成績、身材肥胖程度也無關。

  B型AB型血者無辜受到歧視

  血型性格改變了人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影響了他們的人生決定。例如有的血型性格説流派聲稱,A型血者是完美主義者,做會計就最好;B型血者好交際,但為人自私。很多韓國人對此深信不疑,一個網站調查顯示,四成韓國女子不願意嫁給B型血男子,認為他們不體貼。日本一項對高中生的調查發現,佔人口10%的AB血型者在人們心中印象不佳。大量日本人抱怨,血型性格説造成的偏見帶來很多後果:夫婦“性格不合”離婚,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老闆對待下屬不公等。

  儘管血型、星座性格説在科學上被視為無稽之談,但為何持續流行多年,很多人深信不疑?

  日本立命館大學心理學副教授佐藤達哉稱,血型性格説純屬迷信,把血型和性格聯繫起來不僅不科學,還是錯誤的。信州大學心理係副教授菊地説,血型性格説是偽科學,鼓勵人們通過血型來對別人進行判斷,有點像種族主義。日本東京女子大學心理學教授安藤清則認為,用血型性格預測一個人的行為甚至命運是很有吸引力的談資,它還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外部標準,省得自己判斷那些複雜的性格問題。但他指出,血型性格説也是一種偏見和歧視,給社會帶來危險,造成人與人之間毫無根據的性格比較,影響了人際關係。事實上,日本軍國主義和德國納粹法西斯都曾利用血型性格説進行種族歧視,認為被侵略的民族在血型上不如本民族優越。

  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並不關心血型、星座性格説的起源和原理,只是在直觀感受上覺得“有些準”。本報去年曾報道過筆跡分析——一種被心理學界認為偽科學的人格分析方法,就介紹了美國心理學家富勒在1948年提出的“富勒效應”,指一些關於人格的描述籠統而模糊,大家看了聽了卻以為説的是自己。

  其實無論從色彩、星座、筆跡還是血型看性格,所對應的性格描述都是如此,相信的人只看見説對的部分,卻忽略了説不準的部分,正是被這些性格分析理論的“富勒效應”所誤導。

  “血型食譜”也毫不靠譜

  自然療法支援者詹姆斯迪阿達姆宣稱,如果人們的飲食符合自己的血型特點就會健康長壽,例如A型血者要吃素食,O型血者不要吃穀類云云。美國“營養諮詢師”唐娜蓋茨寫了一本叫做《人體生態》的書,宣稱自己跟日本有某種特殊聯繫,用血型性格説包裝了她的兒童孤獨症療法,還為每種血型量身定做了“血型食譜”。該書出版後很快勁銷18萬冊,不少人紛紛跟風,而在中國的圖書市場上也不乏這類“血型食譜”大作。

  儘管這些食譜大多都是安全的,但其理論被學術界認為是偽科學。長年研究血液與營養的美國血液學家維克多赫伯特説:“血型與飲食的理論純屬垃圾,完全不符合事實。負責血型的基因與負責消化吸收食物的基因毫無關係。”還有專家稱,長期按照這些食譜進食可造成偏食,影響營養均衡。(伍君儀)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