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劇年創收4.5億就可以污染環境嗎?

時間:2011-07-14 14:02   來源:人民網

  投資2億元,由陳凱歌擔任總導演的首部大型魔幻神話劇《希夷之大理望夫雲》已于7月6日晚正式首演。但從《希夷之大理》籌備之時起,民間對其質疑甚至“炮轟”的聲音就不絕於耳。新浪微博實名認證用戶“榮翊如”從6月底起便連續發難,甚至發出了“拯救大理”的聲音。(7月12日《揚子晚報》)

  面對質疑,大理市旅遊局官員回應稱,《希夷之大理》劇場設有近4000個座席,將成為大理旅遊的一張新名片,保守估計每天將為古城帶來至少3000個過夜的客源。一個晚上,就將為古城商戶帶來150萬元的收入。全年按300天演出場次計算,可以為整個古城商戶和居民帶來4.5億元的收入。且不説劇場坐席場場爆滿,創收4.5億元,只是大理方面一廂情願描繪的願景,就算《希夷之大理》真能年賺4.5億,就可以聽任劇組污染環境,回避環評問題嗎?

  不僅是《希夷之大理》涉嫌污染環境。與國外許多名勝古跡謝絕影視劇組,劇組事先要過環境評價關不同的是,國內影視劇拍攝製作破壞環境的事屢見不鮮。陳凱歌2006年導演《無極》就陷入過“環境門”。《無極》儘管獲得了2億元的票房收入,但是劇組也對碧沽天池自然景觀造成了嚴重破壞,不僅飯盒、酒瓶、塑膠袋、雨衣等垃圾遍地,而且為了拍戲布景的需要,天池裏被打了100多個木樁,天池禁伐區裏的一片高山杜鵑被推平,一個高10米、橫跨40米的混凝土鋼架聳立湖邊。此舉曾受到公眾輿論一致批評。

  針對劇組破壞環境的問題,原國家環保總局等四部門曾聯合發出通知:禁止在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衝區、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內進行影視拍攝。此後曾有30多個風景名勝區對影視拍攝懸起“免戰牌”。然而,劇組環境污染事件仍然屢屢發生。新版《三國演義》電視劇劇組在浙江永康楊溪水庫拍外景,因留下大量生活垃圾和油污,影響到近30萬人的飲水水源,劇組被要求限期清理現場並撤離。擁有眾多粉絲的《團長》,也是亂扔垃圾、污染環境的劇組拍攝的。面對網友曝光的污染圖片,《團長》製片人吳毅稱該地已經賣給當地一個人。拍攝地賣給他人,劇組就可以亂扔垃圾?如此解釋顯然難以服眾。

  美國環境影視製作人芭芭拉帕爾曾就影視劇環保效應做過調查統計:美國公民70%的環境意識來自影視傳媒。中國的影視傳媒對人們的環境意識影響或許沒有美國大,但是也不可小視。影視製造者作為傳播價值理念的公眾人物,在影視拍攝的問題上,顯然不能為了追求影視效果與拍攝方便,喪失文明公德,破環生態環境,誤導環保輿論。影視拍攝取景造成環境污染,不僅破壞了原生態環境,也影響了劇組相關人員的公益形象,影響了影視劇的宣傳效果。值得影視從業人員與社會反思。

  化工廠只要取得了環保排放資格,可以花錢購買排污權。我們讓劇組主動養成環保習慣、遵守環保要求;讓拍攝地都主動拒絕利益誘惑,像永康楊溪水庫那樣對劇組下逐客令也並不現實。大理官方的態度也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健全劇組拍攝環境評價機制,用制度化的環保要求約束劇組拍攝行為,十分必要。

  儘管原國家環保總局要求,影視劇組應事先評估環境影響,向環保部門申報。但是在現有的《環評法》中,環評目錄中並沒有影視拍攝項目,也沒有相應的技術準則。環保部門在查處《無極》環境門事件過程中,就遇到過影視拍攝環評法律空白的尷尬。如果所有影視拍攝地都像楊溪水庫那樣拒絕拍攝污染,影視拍攝對環境負面影響或許可以得到控制。但是劇組造成環境污染,破壞大理古城風貌,影響周邊居民休息,當地有關部門顧左右而言其他,回避劇組污染的核心問題,讓人擔心。如果地方政府為了經濟利益,主動接納污染劇組,那將是一件更可怕的事情。

  由此可見,把劇組拍攝納入環評規範,前移影視拍攝環評關口,十分重要。如果環保部門事先介入影視製作環境評價,對劇組拍攝準入、善後,嚴格履行監督職能,劇組污染環境之類的事情或許要少得多。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