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實:原上原下櫻桃紅

時間:2011-07-11 10:28   來源:人民日報

  在西安郊區轄屬的26個公社里,地處坡、原和山嶺地區的公社不過兩三家,與那些佔據渭河平原腹地的公社相比,難以望其項背。這兩三家自然環境較差的公社幹部遇合到一起,便自我調侃定位為“第三世界”;在“第三世界”里,我工作的原坡地區當屬墊底的一家,走到處似乎都有矮人半截的感覺。所謂人窮氣短不單說個人,工作單位似乎也應此話,我有雙重體驗。

  徹底扭轉以至完全改換那種不良感覺的卓絕一筆,便是櫻桃。我約略知道,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始,灞橋區的領頭人,既得改革開放之“天時”,更度白鹿原地理特質之“地利”,確定該地區以櫻桃種植為主業,為鄉民開創一條脫貧致富的途徑。我尤為讚賞尤為敬重的一點,20余年來,灞橋區的領頭人調換過一茬又一茬,而一茬又一茬的新繼任的領頭人,都一如既往地瞅住櫻桃園的建設和發展,終于形成氣候,形成產業化的規模。單是白鹿原原上原下和原坡,現已種植櫻桃2.4萬畝,結果的櫻桃樹有1.5萬畝。3000余戶鄉民現在年均收入超過4萬元,人均超過萬元,竟然比本區那些過去的盛產糧食的平川地區的人均收入超出近兩成。盡管我知道讀者逆反文章里引用數字,仍然忍不住要把這些數字擺列出來;這些數字牽涉我的情感。甚至顛覆了情感記憶里最軟最短的那一脈。我確鑿相信這些數字,盡管沒有必要挨家逐戶去詢問誰個收入了多少,因為你隨便走進原上原下和原坡的或大或小的村莊,一街兩行全部都是新建的房子,有平房也有二層小樓,三合院司空見慣,迎著大門的正面幾乎全部都用白色瓷片包裝,一派嶄新氣象。這里的鄉民積習已久善于門樓的建築,卻幾乎很少見到老祖宗們用青磚刻著神鹿白鶴的圖案,而是用現代建築材料或白色或紫紅顏色的瓷磚,給人直觀的感覺是清爽和溫暖。每每看到這些寬敞漂亮的農家小院,我便想起高曉聲的小說《李順大造屋》來,如果說李順大是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中國農民生活形態和心理形態的一個典型,那麼白鹿原上下一幢幢新房小樓的主人,便是對李順大的終結。

  有朋自遠方來,恰逢櫻桃成熟的5月,我便領他們上原摘櫻桃。站在白鹿原頭,原上平地里是蓬勃著的櫻桃樹,一眼難盡;原坡上隨著坡勢和淺溝起伏錯落著一派綠色,自然都是櫻桃樹了,幾乎看不到裸露的地皮;原下的川道,灞河自東而西蜿蜒過來,幾乎被滿川的櫻桃樹遮掩住了。朋友無論男女,也不論長幼,站在原頭觀賞這一方自然景致的時候,無不發出由衷的慨嘆,你老兄(或老弟)竟獨得這一方活水綠山!我便湊興糾正,這不是山,是原和原下的坡。

  進入5月,便進入這座古原最紅火的季節。果農們選擇了早熟和晚熟的多種櫻桃品種,採摘的時間可以延續月余。這座雄踞于西安東南方位的開闊的古原,距離西安不過十來公里,工余假日,人們呼朋喚友引妻攜子,駕車不過半個多小時便進入櫻桃園了,或上原或上坡或到原下的河川,盡都是綴滿紅色金黃色珍珠瑪瑙的櫻桃樹,諸種煩惱和疲倦頓然消解了。當各種媒體大呼急叫著西安城區應該形成“低碳”的健康空間的時候,這里的櫻桃園無疑是一方天然氧吧,從城里趕來的男女老幼,從樹枝上摘下一顆顆櫻桃填到嘴里嚼咂品嘗的時候,或在櫻桃園里逸情漫步的時候,獲得一種神清氣爽的生命活力。即使在櫻桃清園以後的夏天和秋天,原上原下和原坡的果園和小路上,仍有不少城里人觀光散心,迷戀這個天然氧吧的潔凈的空氣。

  每到清明,櫻桃花開,原上原下和原坡,盡皆是粉白的櫻花,香氣彌漫。樹葉剛剛吐芽,花兒卻燦爛了,這原這川這原坡,望去是純一色的櫻桃花的世界。果農們忙著種種技術性管護,只乞盼櫻桃開花時不要下雨,雨水灌花就結不出櫻桃。城里人搭幫結夥來賞花了,散漫在櫻桃花的海洋里,留幾張以櫻桃花為背景的照片,在農民開辦的“農家樂”飯館吃一頓地道的農家飯菜,不僅釋放了胸中積存的廢氣,緩解了辦公室或工作臺上的緊張的神經,把粉白的櫻桃花儲入胸間,當屬滋養精神心理的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