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比母親節的禮物更溫馨

時間:2011-05-10 12:29   來源:燕趙晚報

  5月8日是母親節,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員、天津市婚姻家庭指導師協會會長郝麥收教授説,母親節為母親準備的禮物以實用為佳,她們比較排斥那些虛華的東西,虛華物品不如大大擁抱。(5月8日《今晚報》)

  母親節,如何給含辛茹苦的母親送出意外驚喜,很重要。很多人選擇給媽媽做一頓飯、收拾家務這樣的特殊禮物。

  子女對父母盡孝,不僅體現在物質上,關心老人身體健康與心理快樂,尊重老人的權利,同樣是孝順的重要內容。老人更渴求親情關懷,精神贍養甚至比物質供給更重要。

  新修訂的《老年法》在“精神慰藉”一章中專門規定: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要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雖説親情孝道不宜強迫,但是把精神贍養列入法規,體現了對老年人精神權益的尊重。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子女關心老人有時顯得力不從心,這種情況在獨生子女家庭更為突出。客觀地講,如果不能常回家看看,至少應該經常電話噓寒問暖,節假日抽時間回家看看,及時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如何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是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目標。也成了擺在政府與社會面前的迫切任務。政府有責任完善養老政策,從物質層面為老人提供社會化養老服務。但是龐大的養老責任不能全指望政府來承擔,從親情的角度講,政府的關愛不能取代晚輩的孝順。所以,我們一方面要保證老人衣食無憂,另一方面要讓“常回家看看”成為社會共識。(劉凱玲)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