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的“忠告”提醒了誰?

時間:2011-04-21 13:08   來源:東方網

  近日,著名節目主持人楊瀾做客格致中學文化講壇,與高中生暢談學習和生活,她鼓勵學生要敢於提問,像呵護眼睛一樣保護自己的質疑精神和想像力。(4月19日《新聞晚報》)

  説到“質疑精神”,楊瀾給我們舉了這樣一個生動的例子。她在哥倫比亞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選修了一門課是社會學,楊瀾上課從不缺勤,作業認真完成,論文也寫得不錯,但期末考成績公佈時,楊瀾所有科目的成績都是A,唯獨社會學是B。當時,不服氣的楊瀾立馬去找教授“討説法”,沒想到,教授回答説:“給你B是為了懲罰你,因為你上課從來不提問,提不出問題的學生不是好學生。”

  應該説,美國教授的這句話對我們確實很“刺激”。在我們中國人看來,美國教授的這句話似乎有點“另類”。因為我們國家好學生的標準是用“分數”來衡量的。每年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高考狀元就是最真實的寫照。不是有這樣一句順口溜嗎?“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可見,對於好學生來説,分數證明一切,分數代表一切。按照這樣的邏輯,“好學生”怎麼能和善於提問題畫上等號呢?

  古人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所以,在我看來,楊瀾對中學生的“忠告”還是擊中了當下我們中國教育的“軟肋”,值得我們社會深刻反思。

  毫無疑問,在升學指揮棒下,我們的學校教育往往以分數為中心,急功近利的思想十分明顯。往往忽略了“質疑”教育,忽略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這就導致了學生沒有學會在質疑中前進,在批評中成長,在質疑與批評中步入一流。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總是與我們中國人擦肩而過,不能不説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應該説,“質疑”是一種求學精神,也是“創造”的開始。愛因斯坦也説,“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事實求是地講,像楊瀾這樣“不敢質疑”也正是我們中國學生的一個致命“弱點”。正如很多西方教授經常發出這樣的“埋怨”:中國學生學習成績是一流的,可是中國學生總是不敢提出問題,也不敢大膽對別人的觀點進行“質疑”。應該説,西方教授的這一“埋怨”擊中了很多中國教育的“軟肋”。因為中國學生從幼兒園開始,接受的就是有唯一答案的“標準化”教育。而這樣的“標準化”教育對付考試無疑是“一級棒”。可帶來的問題是,中國學生創造性不足。所以,楊瀾希望高中生在求學的過程中,有一種“質疑”精神還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我看來,擁有一種“質疑”精神也不是一件易事。作為學生,要日積月累,循序漸進地培養。同時,學校也要為學生的“質疑”盡可能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只有敢於“質疑”的學生,中國的教育未來才有希望。(彭愛珍)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