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大片鬧劇的暗示

時間:2011-04-20 14:5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人年過“不惑”,去年喜得一子,一位朋友聞訊,驚問:“都快‘2012’了,還生孩子?”我竟一時語塞,於是開始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點研究。

  “末日情結”因何而起?首先是《2012》、《後天》、《彗星撞地球》等一系列好萊塢大片的渲染。在大片中,房倒屋塌,海水四溢,人類面臨毀滅的絕境。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人們,自然投下了“末日情結”的陰影。

  再者是因為,這個世界並不太平,地震、海嘯、火山、洪水、龍捲風、泥石流,尤其是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讓人類親身見識了大自然的威力,電視上逼真的畫面不禁讓人們聯想到電影中的場面,強化了“末日情結”的陰影。

  上世紀90年代有一部電視連續劇《編輯部的故事》,其中《飛來的星星》一集就曾經有小行星即將撞擊地球的預言,盲從的人們洋相百齣,有的茶飯無思,有的大吃大喝,仿佛世界末日馬上來臨。結果卻是:什麼也沒有發生。無論是影視作品中,還是現實生活中,一個個末世預言的鬧劇式破産,證明了違背科學的神秘主義的荒謬。

  追求票房價值的好萊塢電影實際上是科學幻想作品,我們不必信以為真。比如,對“2012”的末世預言,比較流行的有4種説法,我們採訪諮詢了相關專家,現代科學都已一一予以駁斥。其實,即使在瑪雅人的預言裏,2012也只不過意味著舊紀年的結束、新紀年的開始罷了。關於“2012”的各種無稽猜測和荒謬預言正在歷史和科學面前,消弭於人們的理性和智慧,現代版的杞人憂天可以休矣!

  影視作品是現實生活的折射,也反映了人們對災難的恐懼,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茫然。當然局部的災難不可避免,人類正在健全防災減災體系,加強監測預警預報,增強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經過災難的洗禮,人類會更加成熟!災害也提醒我們,是否善待地球,如何呵護好自己的家園,更加懂得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讓人與自然更和諧。從整個人類歷史看,科學不斷昌明,人類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增強,在災害面前,不是被動無助的,人們完全有能力戰勝災難,在災難中崛起。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相對於蒙昧主義、神秘主義,謳歌人的覺醒、人的力量成為主流價值觀,好萊塢電影倒是應該好好表現一下這方面的內容,少一些末日的暗示,因為實踐已證明所有這些末日預言均以鬧刷收場。

  著名文學作品《百年孤獨》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描寫了一百年來人類經歷的種種磨難,但核心思想始終是:人類無論怎樣歷經戰亂、災害,可生的力量永遠大於死的力量!達爾文進化論闡明:世道必進,後勝於今。人類不是面臨末世,而是正站在新的起點上!人類一定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我們對此堅信不疑。懷有“末世情結”者完全應該放下杞人憂天的心理包袱。(嚴冰)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