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自信不是傲慢

時間:2010-09-19 14:3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9月13日,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30週年紀念座談會在北京舉行。李克強副總理和佐利克行長先後在會上發表講話,對雙方之間的合作感到滿意,認為這種合作豐富了世行與發展中國家合作的經驗。

  9月13日晚,佐利克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酒會,發表即席講話説,他第一次到中國來是1980年,過去30年多次訪華,親眼目睹了中國的巨大變化。中國的發展使將近5億人擺脫了赤貧,這是了不起的成就。展望今後30年,他表示相信中國會成為一個高收入的國家。隨著中國的發展和進步,中國人的自信心在增強。中國的自信不是傲慢,因為中國在表現出自信的同時仍然堅持一種開放的態度對待世界,願意聽取世界各國的看法。

  佐利克行長的這番講話頗有道理。2008年12月18日,在慶祝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大會上,胡錦濤強調:“30年的偉大歷程和偉大成就表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9月13日在天津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溫家寶指出:“中國的發展是開放的發展。中國的開放是長期的、全面的、互利的。”上述講話表明,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

  鄧小平同志提出改革開放絕非偶然。回顧歷史,中國自秦漢以來,一直到明代鄭和下西洋都是開放的。開放、交流豐富了中華文明,也向世界傳播了中華文明。但是,鄭和下西洋之後明朝的皇帝下令封海,中國走向了封閉。

  世界過去幾百年的大變化是從大航海開始的,而大航海又是從1405年鄭和下西洋開始的,之後才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伽馬進入印度洋、麥哲倫環球航行。但是,令人十分惋惜的是,由於明朝皇帝封海鑄成的大錯,中國沒有沿著鄭和下西洋這條道路走下去。如果走下去,那世界的歷史就要改寫了。

  中國在近代為什麼落後了?落後的根本原因是閉關鎖國。封閉導致了中國走向衰落,最後成為西方列強宰割的對象。1978年,小平同志提出改革開放,這是總結中國歷史得出的結論。我們30年的大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今後要趕上中等發達國家,還是要靠改革開放。陳錦華等最近撰寫了《開放與國家盛衰》一書,這本書回顧了歷史和我們改革開放的進程,把開放提到了國家走向興盛的規律的高度,這是十分及時的。

  任何國家,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當然會變得自信起來,這是無可厚非的。在自信的同時堅持開放,就不是傲慢,我們就會無往而不勝,迎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吳建民)

編輯:栗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