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五地爭炎帝,玩的就是一個刺激

時間:2010-05-31 10:59   來源:中國網

   炎帝故里之爭關涉四省五地(湖北隨州、陜西寶雞、山西高平,以及湖南株洲炎陵縣和會同縣),各地圍繞炎帝故里的經濟行銷,從生態文化、生態宜居到低碳環保、迴圈經濟,投資總額更是突破百億大關。(5月25日 《中國經濟週刊》)

    四省五地爭炎帝,玩的就是一個刺激。用專家的説法,從生態文化、生態宜居到低碳環保、迴圈經濟,投資總額突破百億大關的炎帝之爭,“既是縣域經濟體的激烈競爭,更是鄂湘等文化旅遊強省之間的宏大博弈,同時,國內學術界與文化界爭先恐後,投入其中”,在此過程中,“尋根祭祖的文化旅遊開發新模式正得到實踐和完善”。

    人名多,名人更多。潘金蓮西門慶都被前簇後擁著粉墨登場了,何況黃帝炎帝?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搭臺唱戲的旨趣無非是門票而已。其實這也沒啥好説的,從三國到水滸、從神話到志異,故里之説,大約等同於化粧品裏眼花繚亂的成分ABCD,又或者等同於今日被曝光之“紫砂煲”,真假是非已無所謂,無非是有個招商引資、開門納客的由頭而已。
 
    賺錢的生意,各有各的門道,但總有些底線的東西不能混淆。這就好比買賣不能坑蒙拐騙短斤缺兩一樣,爭名人故里,恐怕也當遵守幾個遊戲規則:一是不能“一個名人N個爹”,故里這東西,總要有些準星,不排除名人小時候先知先覺,為了讓大家都有個故里可以發財,於是就東住一陣子西住一陣子——但總不能個個名人是神仙,都料定日後“故里”要發大財;二是爭故里的帳單要公開,也得算算投入産出比,不能因為爭了回名人故里,財政打了水漂也顯得自己很文藝,“代表人民”説著玩倒也罷了,但既然砸了銀子,總要看見聲響,不然,這就比形象工程還要惡劣——因為形象工程再壞,沒準後來還可以賣廢鐵呢;三是大人爭故里、不能教壞了小孩子,因為你正兒八經地爭來爭去,還祭祖尋根,嚇得小孩子信以為真,最後又跟歷史打了架,萬一遇到較真的,這不是逼下一代神經錯亂嘛。

    故里之爭,從原來的純學術,到今日的純功利,地方職能部門越來越勇於展示自己,甚至也不再諱言預算數字。那麼,權力對故里之爭如此狂熱,又是發社論指責、又是在工作報告中劃地自治,一旦爭得頭破血流,傷了和氣事小,傷了元氣事大——這個時候,為什麼遲遲不見給它們發清醒劑的呢?難道大家就這樣眼睜睜看笑話般聽之任之?

    下一個繡球,“炎帝故里”!於是群雄逐鹿,意氣風發。只是,納稅人的權力被擠到了哪?繡樓之上,聽得見公民意識的腳步聲嗎? 作者:鄧海建 原題:下一個繡球,“炎帝故里”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