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權力改組後的民進黨走向
華廣網24日刊載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陳星的文章分析民進黨權力改組後的走向。文章指出,民進黨這次權力改組之後,派系運作的模式也會發生較大變化,蔡英文對民進黨的改造已經取得階段性成功。近幾年來蔡英文的政治風格的重要特點被自稱為“理性”和“柔性”,但這並不意味著民進黨放棄使用暴力,相反如果條件許可或者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暴力仍是蔡英文的重要選擇。現在離2016年選舉畢竟還有一段時間,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走向值得持續關注。
全文內容如下:
7月20日民進黨召開全黨代表大會,黨內權力重新洗牌。這是蔡英文重新接任黨主席後的重大權力調整,蔡英文派系逐漸形成,民進黨內的派系運作模式也將隨之改變,民進黨內的派系重組以及權力博弈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相較于蔡英文上次沒有推出自己的人馬,這次民進黨權力改組中親蔡英文的蘇嘉全和陳明文出線,被外界視為是蔡英文派系形成的標誌,不過蔡英文並不承認,而是認為這“有點像在編故事”。從蔡英文的從政經歷來看,其與民進黨以前大多數黨主席不同的地方在於其沒有派系色彩,這次蔡英文的上位主要依靠者並非是派系的強大,而是近幾年來在民進黨內逐漸累積起來的政治聲望。陳水扁下臺以後,蔡英文在最低谷的時候出任民進黨主席,經過幾年的經營,逐步將民進黨的聲勢從低谷中拉抬起來。這個結果使蔡英文在黨內爭取到了大批擁躉,2012年蔡英文代表民進黨角逐臺灣最高領導人失利以後,黨內就已經有一部分支援者希望蔡能再選一次。以此言之,這次蔡英文接任黨主席並主導權力改組之後,民進黨才真正進入“蔡英文時代”,蔡在黨內的控制力顯然已經無人能及。
民進黨這次權力改組之後,派系運作的模式也會發生較大變化。蔡英文並不是依靠強大的派系上位,如果不到迫不得已不會加強派系的經營。影響所及,民進黨傳統的派系運作模式必然會有所調整。傳統的派系如“蘇係”、“謝係”由於手中沒有政治資源,以他們為中心的派系已經很難存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所有的派系都在向蔡英文靠攏。現在民進黨內除了前“新潮流”外,其他派系的影響力已經大幅萎縮。同時,民進黨這次權力更疊帶有世代交替的特徵,蘇貞昌等舊有派系在新老世代角力失敗的情況下退出權力中心舞臺,未來如果要獲取政治資源,大概也只能更加依附於目前的權力結構,已經沒有與蔡英文及民進黨中央抗衡的資本。
從這次權力改組的情況來看,蔡英文對民進黨的改造已經取得階段性成功。蔡英文自陳水扁下臺後出任民進黨主席以來,就堅持用“蔡氏風格”對民進黨進行改造,這種改造的核心在於改變民進黨“街頭政黨”的形象,同時改變基層工作模式,全面加強對社會的滲透。隨著蔡英文在黨內強勢地位的確立,這種改造也勢將繼續推動。近幾年來蔡英文的政治風格的重要特點被自稱為“理性”和“柔性”,其主要目標在於幫助民進黨擺脫“暴力黨”的形象。民進黨內對蔡英文認同的加強本身就是對這種政治風格的承認。
但這並不意味著民進黨放棄使用暴力,相反如果條件許可或者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暴力仍是蔡英文的重要選擇。今年的“太陽花學運”就是一個例子。蔡英文通過暴力的使用展現給民進黨的是一種干預島內政局以及兩岸關係發展的能力,也正是這種能力的展現使蘇貞昌在黨主席選舉中不戰而退,蔡英文成為唯一的黨主席候選人。可以預料的是,未來民進黨如果能夠取得對國民黨的優勢以及取得一定的兩岸關係話語權,暴力衝突行為可能會有所減少。相反如果該黨發展一直受制于兩岸關係,試圖以突破困境為目的之暴力衝突會不斷增多,這些行為的目標所指在於加劇兩岸關係的有限緊張並以此進行政治動員。從這個意義上説,蔡英文營造的“理性”形象不過是一個工具,一旦形勢需要馬上可以甩掉“理性”的外衣換上另外一副面孔。
民進黨權力結構調整以後,新主“登基”,“天王”遜位,民進黨2016年前的整合已經初具雛形,世代交替也已經大致完成,未來該黨主要的著力點主要是加強對社會的滲透,即一方面強化基層服務,既加強該黨自身在基層的影響力,同時也伺機進一步瓦解國民黨的基層組織,全面削弱國民黨的基層動員力;另一方面民進黨會按照既定的方向加強與社會的聯結,特別是加強對社會運動的介入和參與,會在自己的論述中增加“公民社會”的內容,將政治動員的內容加賦在“公民運動”之上,增加政治動員的道義“正當性”。因為自2000年民進黨上臺以後與社會運動的關係漸行漸遠,臺灣社會運動的發展也呈現出“去政治化”的特徵,蔡英文已經不同場合強調民進黨要適應“公民社會”發展,即民進黨必須考慮在新的情勢下讓“公民社會”接受自己的問題。未來這一議題還會持續推動,且將這一議題與打擊國民黨和對抗大陸聯繫在一起。
可以看出民進黨主要的政策訴求集中于島內,兩岸政策的調整仍具有相對被動性。顯然兩岸關係持續向前發展會對民進黨的“臺獨”立場會産生擠壓效應,所以民進黨不顧臺灣民眾福祉和社會觀感強行用暴力手段阻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快速推進。自今年3月以後民進黨在兩岸議題上邊緣化的情況已經開始有所改變,一方面民進黨通過“焦土政策”強行阻擋服貿協議進入“立法”程式,另一方面則通過“太陽花學運”強行阻遏了兩岸關係快速發展的勢頭,這也意味著民進黨從國民黨那裏搶回了部分兩岸政策話語權。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更沒有調整兩岸政策的動力。不過未來民進黨如果要與國民黨爭奪2016年最高領導人選舉的話,就必須處理兩岸政策。未來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走向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今年底的“九合一”選舉結果,如果民進黨的優勢擴大,則可能會淡化“臺獨”立場;二是美國的態度,即民進黨必須能找到一個美國能夠接受的兩岸論述,否則民進黨的重新執政終歸是鏡花水月。現在離2016年選舉畢竟還有一段時間,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走向值得持續關注。(陳星,作者係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