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雙英”開打 蔡英文成輿論焦點(4/25—5/1)

時間:2011-05-01 23:13   來源:台灣網

  本週,明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主角確定,將由馬英九和蔡英文角逐;而蔡英文在民進黨初選中的“險勝”,也讓她立刻成為了輿論聚焦點。此外,阿里山觀光小火車脫軌墜橋造成大陸游客傷亡的事件,亦引發兩岸對旅遊安全話題的升溫。

  2012“雙英”對決戰正式開打

  4月27日,經過激烈的黨內競爭,蔡英文以極小的差距險勝蘇貞昌,確定代表民進黨參加2012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而國民黨也于同日正式提名馬英九角逐連任。

  臺灣《中國時報》4月28日指出,這將是一場勢均力敵的選戰,馬英九、蔡英文都是學者出身、形象接近,未來9個月,無論是政策大方向、選戰策略、候選人表現甚或競選團隊運作,若要贏得選舉,任何一方都沒有犯錯的空間。

  臺灣《中華日報》4月28日指出,馬英九的政績,在選戰中必然遭到嚴厲的攻訐,但相信真金不怕火煉。蔡英文在民進黨內初選“巧妙隱藏”的路線問題,即她所抱持的“臺獨”態度及對兩岸政策主張,將一骨腦的被搬上臺面加以檢視。在競逐過程中,臺灣民眾應冷靜思辨誰才是他們最需要的領導人。

  美國《世界日報》4月30日指出,從表像看,蔡英文此時氣勢甚盛,但關鍵還在最後階段兩人表現的高下,看誰更能掌握議題,以及支援者願意為候選人傳達的感覺和理唸有所作為,決勝或翻盤或就在一夜之間。
 
  蔡英文成輿論焦點

  蔡英文在民進黨內初選獲勝之後,立即在島內成為熱門議題,除了媒體密集報道評論,叩應節目也紛紛以其為主題進行探討;但也有媒體指出,各界對蔡英文的議論無論褒貶,似乎都未能顯現她的全貌。

  臺灣《聯合報》4月28日指出,蔡英文不宜以“不承認九二共識、ECFA公投也是一個選項”為競選政見,更不可能以此作為若當選後的“治臺”戰略。她必須在2012選舉前儘早設法從這個困局中解套,勿待被迫下車。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4月28日指出,相較于馬英九,蔡英文明顯背負了更大的選舉包袱,之前出爾反爾的表現勢必成為她的政治負債,而她的包袱剛好反映了民進黨內“不容異己”的黨內矛盾尖銳性和教條牢籠的深刻性。“大選”開跑在即,蔡英文背著包袱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香港中評社4月29日認為,蔡英文的勝出有喜悅亦有隱憂。表面上她以民進黨主席之姿風光取得大位資格,但同時也宣告了民進黨“美麗島世代”正式走入歷史。今日民進黨完全的大贏家,竟然是在國民黨李登輝執政時代所刻意培養的接班人,對於民進黨來説難道不是一個悲哀嗎?

  兩岸關注阿里山事故

  4月27日,臺灣著名景區阿里山發生小火車脫軌墜橋的重大傷亡意外,造成5名大陸游客死亡、109人輕重傷。島內輿論驚呼:如何消除人為隱患,保護遊客安全,已成為臺灣乃至兩岸不可回避的問題。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4月28日在反思臺灣觀光産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建議臺灣應從“對大陸更多景點宣傳”、“擴大景點容量”、“加強安全管理”這三方面努力,全面發展觀光産業。

  臺灣《新生報》5月1日指出,阿里山是臺灣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卻事故不斷,觀光事業首要的前提就是安全,臺灣的主管單位必須提升阿里山森林鐵路的管理層級,為觀光客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臺北花博完美落幕

  4月25日,經過171天展期、創下近900萬人次入園參觀紀錄的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圓滿閉幕。臺灣《經濟日報》4月25日指出,雖然開幕前風風雨雨遭受質疑,但經歷數月,花博的舉辦卻愈發顯示魅力;這次成功的營運模式、效益及創新的作法,開啟了延伸花博效益的“後花博時代”思考。

  臺灣《中華日報》4月29日表示,花博展現了臺灣的美麗與魅力,也展示了臺灣的創意與科技,臺灣的朝野政黨都應記取花博成功的寶貴經驗,千萬不要再為了政治利益黨同伐異,傷害臺灣。

  臺灣《中國時報》4月26日指出,花博不僅是臺灣第一次舉辦的國際展覽會,所有的元素,從設計、規劃、營運、布展、表演全部是臺灣共同努的成果。這就是臺灣的生命力、臺灣的創造力,花博更具體呈現了臺灣的軟實力,值得臺灣驕傲!(趙靜)

 

更多七日視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