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評:海峽論壇品牌效應根植于兩岸人民心中

時間:2011-06-10 22:17   來源:台灣網

  第三屆海峽論壇11日開幕,這個歷年人氣最旺的兩岸交流活動,從2009年首屆時的“開拓之舉”,到2010年第二屆時“基層民眾為主角的兩岸交流時代”悄然來臨,再到今年第三屆的“常態化”,一次次溫馨的相聚、一抹抹亮眼的成績,無不奠定了海峽論壇無可爭議的品牌效應。而這個品牌,正是根植于海峽論壇3年不變的主題——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根植于“民”字打頭的初衷與過程,根植于兩岸人民的心中。
 
  海峽論壇的品牌效應來自民間的廣泛參與。
 
  2009年5月15日至22日,是一段必將載入史冊的美好時期。從那一刻開始,每年的初夏,八閩大地上都會洋溢起濃濃的同胞親情與歡樂祥和的喜慶氣氛。兩岸民間的廣泛參與,成就了海峽論壇的品牌效應,也成就了一段兩岸親人用心寫就的美麗傳説。
 
  第三屆海峽論壇圍繞“聚焦基層,共用成果” 的主議題,規劃了5大板塊、13大項活動,覆蓋的民間交流項目之廣,包括了青年、婦女、職工、科技、商會、海洋、紅十字、百姓、民間信仰、鄉鎮對接、臺灣縣市推介等,活動主體也比前兩屆更加突出民間。
 
  萬餘名臺灣鄉親跨海而來,與大陸同胞共用這場民間嘉年華,再次證明基層民眾已是兩岸交往的主體,正在成為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前行的核心動力。這樣的海峽論壇,最能踏實地反映民間對兩岸關係的真正看法,從而對政策面帶來實質影響。
  
  品牌效應來自對民生的廣泛關注。
 
  從2009年首屆開始,海峽論壇就給人留下了關注民生的強烈印象。那一年,國臺辦主任王毅首次發佈了8條惠臺政策,它們意味著在當時的全球金融危機下,更多的臺灣産品可以進入大陸市場、臺企將得以分享大陸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帶來的利好……2010年,第二屆海峽論壇期間,兩岸百餘個鄉鎮舉行對口交流會,達成117份合作協議,其中,陸客赴臺遊成為當年臺灣經濟增速的重要推手……

  第三屆海峽論壇的舉辦背景,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海峽西岸經濟區規劃正式頒布、兩岸簽訂ECFA起步實施,可以得知,更多的民生議題將受到關注,更多惠及兩岸同胞的利好政策將會發佈,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將擺在兩岸人民的面前。對民生的廣泛關注,是海峽論壇品牌的最大魅力所在。
 
  品牌效應來自民意的廣泛支援。
 
  海峽論壇是迄今兩岸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參與界別最廣泛、涉及範圍最廣的民間交流盛會,它一年比一年熱烈,一屆比一屆吸引得臺灣鄉親多,這些本身就是一種民意的體現。

  與跨海前來的臺灣鄉親越來越多相對應的,是大家“交朋友”的渴望越來越強烈。前來參加第三屆海峽論壇的桃園縣長吳志揚即表示,他來交流、來認祖、也來結交兩岸民間的好朋友。海峽論壇的“元老”級嘉賓、臺灣資深名嘴陳彥伯也説,他來大陸主要是交朋友,尤其是交草根朋友。這些,都是海峽論壇順乎民意、促使兩岸民眾産生心理共鳴的最直接體現。
 
  活動主體更加突出民間、活動議題更加聚焦民生、活動項目更加聽取民意——一屆屆海峽論壇的努力,見證著炎黃子孫孜孜以求的夢想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隨著第三屆海峽論壇序幕緩緩拉開,兩岸民間交流的智慧之花又將續寫另一個傳奇。只要用心去做,只要做到人民的心裏,就是海峽論壇這個品牌的最大效應!(台灣網評論員 趙靜)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