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及蔡英文的悲哀——“臺獨”

時間:2011-02-24 11:27   來源:台灣網

  香港中評網今日社評指出,蔡英文擺脫不了李登輝與陳水扁“一邊一國”的心障,這不僅是蔡英文的悲哀,也是民進黨的悲哀。蔡英文與民進黨走來走去,又走向了“臺獨”基本教義的回頭路,繞來繞去,又繞進了“臺獨”大陸政策的死衚同。

  全文摘編如下:

  民進黨的天王、大佬以及于各方精英,近來均急切的想要在大陸政策上找到突破口,因此先後提出了“憲法共識”、“九六共識”、“臺灣共識”,以及各種各樣的政綱、構想。理論上,能提出想法,總比拿不出想法為好?否則,始終緊抱著“一邊一國”、“臺灣地位未定論”的老黃歷,終究是寸步難行。 

  以目前民進黨上上下均熱衷於建立兩岸關係架構,想方設法凝聚黨內大陸政策共識的做法,説明民進黨與“臺獨”份子已經深刻了解,他們必須認真面對兩岸關係,否則臺灣民眾很難信賴民進黨有能力帶領臺灣往和平與發展的道路前進。如果民眾對民進黨不具信心,民進黨朝思暮想重新執政,不過是天邊的彩霞而已。 

  長久以來,民進黨與“臺獨”份子喊政治口號,喊出了一套超乎一般水準的能量。每逢選舉,愛臺灣就愛到驚天地泣鬼神的地步,一陣呼喊,似乎就可以將所有非我族類的“賣臺集團”成員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清除乾淨。不能不説,“臺獨”份子的喊功一流,也非沒有成效,在臺灣中南部不少地區,民進黨就具有這樣的優勢。只是這樣的優勢能維持多久,民進黨內的高層人士恐怕心裏有數。 
 
喊口號或許可以奪權,但卻無法搞活經濟,如果喊口號就可以增加人民收入,臺灣在民進黨的陳水扁執政八年期間,豈不已經富到流油,也不至於出現臺灣經濟空前蕭條,人民生活水準大幅降低的困境。 

  民進黨有意務實面對兩岸關係,當然不是民進黨有意走出“臺獨”的心牢,而是民進黨不能不面對,經濟就是最大的政治,兩岸關係就是最大的經濟的道理,這也是臺灣發展經濟必由之路。若再衍生解讀,兩岸關係就是臺灣當前最大的政治,民進黨或許可以在臺灣經濟良好的時期,用力鼓吹社會福利,當散財大哥,全力落實以福利補貼政策推動它們所謂的幸福經濟,爭取弱勢民眾對他們的支援。但當財政被他們揮霍一空時,幸福經濟就幸福不起來,反成了乞丐經濟,成了政治毒藥,吞噬民進黨的權力基礎。 

  蔡英文的兩岸論述,又是同又是和,或許起始點要擺脫這樣的困境,期望在政治上堅持“一邊一國”,在經濟上繼續交流,繼續延續“前朝的政策”。但在蔡英文口中的國民黨這個“前朝”,採取的政策卻是“一個中國”的經濟政策,而這個經濟政策是和“九二共識”挂勾的。蔡英文自認為可以在兩岸關係中,讓政、經脫勾,若非高估了自己的能耐,就是低估了別人的見識。 
 
蔡英文擺脫不了李登輝與陳水扁“一邊一國”的心障,這不僅是蔡英文的悲哀,也是民進黨的悲哀。蔡英文與民進黨走來走去,又走向了“臺獨”基本教義的回頭路,繞來繞去,又繞進了“臺獨”大陸政策的死衚同。蔡英文無法突破“臺獨”的心牢,繼續受制于“臺獨”僵硬意識型態。蔡英文既使還有一點理性務實的思想余光,也無能為力了。 

  老實説,蔡英文在兩岸關係架構上缺乏反省能力,到如此脫離現實的地步,讓外界吃驚。也説明瞭蔡英文或多或少還活在歷史虛構的“臺獨”幻象裏。或許,蔡英文的兩岸論述架構,説清了民進黨未來的兩岸政策,也説清了自己的認知,更劃清了與國民黨兩岸政策的界限,當然也勾勒出與大陸臺灣政策永不交會的平行線。 

  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不同出身、不同性格、不同世代,三個人一路走來,前後對接,變的是臉孔,不變的是“臺獨”意識型態對民進黨與“臺獨”份子的操控。蔡英文沒有能力擺脫這樣的命運,這不僅僅是蔡英文的宿命,恐怕也是民進黨的宿命。看起來,民進黨就這麼回事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