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反省“來北大、去大陸”趨勢

時間:2010-08-04 08:38   來源:台灣網

  最近臺灣高等教育界的震撼新聞:不少優異的高中畢業生選擇前往大陸及香港讀大學。臺灣《聯合報》4日社論指出,這類個案早就零星發生,但今年由於大陸作成政策,臺灣學測達頂標級的學生,可直接向大陸100多所大學申請就讀,人才流向大陸的“制度性”渠道于焉成形!

  社論説,目前作此選擇的臺灣學生數尚非驚人,但可想像將會越來越快、越來越多地倍數增加。從臺灣人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情勢來説,此種“來來來,來北大;去去去,去大陸”的趨勢,比起三、四十年前“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的景象更令人震驚。當年臺灣學生尚且懷抱著“來臺大”的榮譽感;今天這批登陸的青年學子,多半可能具有進臺大的實力,卻寧可舍此就彼。當年的“去美國”乃路途遙遠、成本浩大、不是人人負擔得起的辛苦選擇;今天赴北大、清大、上海的復旦、交大等名校就讀的臺灣學生,享有同文同種的優勢,“留學”的經濟壓力也不大,起跑點毫不輸人,更增添了大陸對臺灣人才招手的吸引力。

  島內輿論對此的反應見仁見智。持“反中”立場者當然努力澆冷水,警告“遭統戰洗腦的危機”。但一般新聞或談話性的電視節目,已見陸續邀請當事人現身説法,討論兩岸讀大學的成本比較、文化差異、生活酸甜苦辣種種,顯然視為熱門話題,甚至不諱言這可能是大勢所趨。受訪學生則多自信滿滿,侃侃而談競爭力提升如何如何,顯得企圖心十足。社論認為,國際間人才流動,在此全球化時代本來不足為奇,相關研究多強調移民者母地的“推力”,和移入地的“拉力”因素。今天大陸以崛起之姿吸引國際人才爭相前往,此一“拉力”因素非操之在臺灣,臺灣只能期待急起直追。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