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視點:陸生赴臺起爭端 陳水扁嗆蔡英文

時間:2010-04-25 17:11   來源:台灣網

  即將過去的一週,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發表的一本質疑該黨權力核心都是“臥底”的書,使輿論為之驚駭,綠營也傻了眼。臺灣立法機構審查關於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學的“陸生三法”,由於民進黨民代的激烈反對而再次演變成暴力事件;輿論驚呼:民進黨想把臺灣這個“鳳凰”變成“駝鳥”嗎?蔡英文主導的“十年政綱”遭陳水扁高分貝嗆聲,是否挑起該黨路線之爭,引人關注。25日下午,臺灣史上首次“總統”和在野黨主席的政策辯論會正式登場。

  施明德引爆臺灣政壇“無間道”

  施明德17日出書,對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團提出質疑,認為民進黨權力核心層的“臥底”者不只有謝長廷一人。此言一齣,輿論為之驚駭,美麗島事件因此在本週再度引發臺灣社會重視。

  臺灣《聯合報》19日指出,掏歷史的糞坑,從來不是什麼令人愉快的事。過去臺灣一甲子,一向是民進黨擁有在國民黨的臭糞池裏掏糞的專利,藍營只能剉著等;如今卻是當年的國民黨頭號要犯施明德反過來掏民進黨天王的糞,民進黨怎能不氣急敗壞?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1日説,民進黨不肯著力去調查30年前的“美麗島事件”,對60多年前的“二二八”事件卻窮追猛打;其作為反映出一個事實:即不論調查與不調查,都是為了政治利益。

  香港中評社17日指出,民進黨曾執政8年,陳水扁及曾任“閣揆”的謝長廷、蘇貞昌、張俊雄等人有沒有碰過這些機密檔案?檔案是否保存完整?當初涉及此案、至今還健在的相關人等願不願意出面作證?恐怕得有人願意追根究底,堅持下去,否則這美麗島事件大追蹤也不過是一時新聞。

  “陸生三法”起波瀾

  21日,臺灣立法機構審查關於開放大陸學生來臺就學的“陸生三法”,由於民進黨民代的激烈反對而再現暴力事件,甚至導致國民黨民代趙麗雲昏倒送醫。臺灣《聯合報》22日署名文章批評,民進黨這是以暴力非理性的手段彰顯其鎖臺的政治意識,完全不是理性問政于教育百年大計,更無視全球國際競爭現實中臺灣處境的艱難。

  臺灣《聯合晚報》21日指出,連教育議題都要肉搏戰,綠營永遠忙著扣紅帽子,輸掉的只會是臺灣人力競爭優勢。臺灣《中國時報》23日認為,曾經執政、還準備再執政的民進黨,既積極討論準備提出“十年政綱”,就不能回避處理不可逆潮流下的兩岸關係,因為這將是民進黨再執政的最大罩門。

  陳水扁挑動民進黨最敏感神經

  21日,陳水扁高分貝嗆聲蔡英文主導的“十年政綱”,並稱蔡應討論“公投制憲”和“獨立建國”。兩位前後任民進黨主席對“十年政綱”看法嚴重分歧,是否挑起黨的路線之爭,引人關注。

  香港中評社22日指出,蔡英文的“十年政綱”還在徵詢、初擬階段,陳水扁拋出如此高難度的政治主張,不知他是希望民進黨永遠在野?或是抒發一下個人情緒?或讓深綠群眾知道陳水扁依舊是“獨派”教主?不論是哪種動機,民進黨又要頭痛了。

  至於陳水扁的“光環”效應是否還在?香港中評社20日認為,陳水扁還剩多少光環,可以從年底的五都競技場來進行一個總檢驗。臺灣《中華日報》21日認為,“阿扁光環”其實是媒體鎂光燈、聚光燈的産物,陳水扁的新聞熱度已然消退。臺灣《聯合晚報》20日指出,陳水扁透過身邊人放話,怨誰、挺誰都表達得很清楚,看來是不放棄繼續攪亂一池春水;但是,想像一下在眾多營造“向上提升”氣象的文宣廣告中冒出個“阿扁挺你”圖像的效果吧,“扁挺”怎麼可能是張吉相的牌?聰明人要用用腦筋。

  雙英辯登場

  25日下午,臺灣史上首次“總統”和在野黨主席的政策辯論會登場,雙方辯論的主題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島內輿論紛稱:這場辯論的收視率肯定不低,但大部分人可能只是對兩個人的交鋒感興趣而已。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5日認為“這是一場錯誤”,因為ECFA牽涉到的是非常專業的內容,未來兩岸簽署之後,還要送到“立法院”進行審議;所以朝野之間應在“立法院”進行政策辯論,而不是由臺灣的領導人與在野黨主席在電視前進行辯論。臺灣《聯合報》24日認為,這應當是一場面對臺灣出路與生路的大思辯,發言者的胸襟比技巧重要、真誠比權謀重要、深謀遠慮的政治家風範更比護衛自己藍綠標簽的機巧重要!(趙靜)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