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視點:藍綠各布新局 期待全新出發

時間:2009-12-14 07:57   來源:台灣網

回顧往期

 

  過去的一週,來自政壇的“熱鬧”仍是島內輿論關注的焦點。“三合一”選戰剛剛落幕,即有兩道“閃電”從藍綠陣營分別發出,先是民進黨秘書長吳乃仁閃電請辭,接著國民黨宣佈金溥聰閃電接任黨秘書長;這兩道閃電擦身而過,爆出的火花足夠臺灣政壇玩味良久。已停擺半個多月的臺灣“立法院”,在選後第一次會議中仍然未有改善,好脾氣的“立法院長”王金平也按捺不住發飆痛批:民進黨團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為所欲為!

  藍綠兩黨都換秘書長

  民進黨秘書長吳乃仁在協助黨主席蔡英文打完“三合一”選戰後快速請辭,蔡英文慰留無效,10日宣佈新秘書長人選為臺當局前“內政部長”蘇嘉全。至於吳乃仁請辭原因,外界傳出健康、官司因素,但民進黨內解讀,“直轄市長”選舉提名恐引爆派系內鬥,新潮流係大佬先退場,避免各派系圍剿,解除“新係”障礙,也給蔡英文更大的協調空間。

  香港中評社9日的分析認為,就團結面來説,吳乃仁去職意在讓蔡英文有更多的整合空間;但因吳在民進黨內輩份高、會打選戰,少了他坐鎮,獨自面對頭角崢嶸的“天王”們,蔡英文猶如少掉左右手,也為明年的“五都市長”選舉、民進黨主席改選或2012年“總統”選舉佈局投下變數。

  在吳乃仁請辭的第二天,國民黨宣佈金溥聰接任黨秘書長,消息傳出,震驚臺北政壇。香港中評社10日分析指出,金溥聰原本應是在馬英九打2012年“大選”前才歸隊,馬提前出招,表示他對牽動政權保衛戰的明年“五都市長”選舉有極高度的危機感。

  臺灣《中華日報》11日社論認為,金溥聰臨危授命擔任國民黨要職,各方解讀和看法不一,但以金溥聰慣操“小刀”的精細作為,應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現。臺灣《中國時報》12日社論指出,金溥聰有能力,卻也有爭議,既接下這個黨秘書長職務,就得化解爭議、擴大能力,向民眾證明:這個執政黨秘書長,不是只會耍花槍的文宣炮手。

  臺“立法院”持續停擺

  臺“立法院”因美國牛肉問題已停擺超過半個多月,但民進黨在8日召開的選後第一次“院會”中仍然繼續霸佔主席臺,大有讓停擺持續下去的勢頭,王金平對此表示了強烈不滿。

  《中國時報》10日社論指出,“立法院”長期以來社會形象不佳,就是因為議事太無效能,王金平該生氣,而且應該早點生氣。“三合一”選舉結束,朝野對輸贏各有解讀,但不論誰輸誰贏,只要“立法院”空轉的畫面一再重演,當民眾刻板印象形成:民進黨只會杯葛、國民黨就是無能,朝野兩黨沒有人會是勝利者。
 
  民進黨更應調整兩岸政策

  上周的島內政壇新聞不斷,民進黨是否該調整自己的兩岸政策也是其中之一。《聯合報》9日社論指出,兩岸關係在如今及未來,已經完全嵌入國際情勢的大格局,即使民進黨也不可能逆勢而為,只能因勢利導。比起國民黨來,民進黨更須調整兩岸政策。

  臺灣《旺報》10日評論指出,民進黨這一次在縣市長選舉中的表現,最值得關注的是其正式向代表激進“臺獨”路線的陳水扁影響力説再見,為該黨尋求溫和可行的兩岸政策創造可能性。民進黨既然要展現執政的決心,在兩岸政策上就不能再一味反對,現在就可先從正面對待第四次“陳江會”做起。

  另一個與此有關的事件,是臺當局“行政院長”吳敦義批“搞‘臺獨’是不負責任或白癡”。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1日點評認為,兩岸關係在現階段,除了和平發展之外別無它途,吳敦義對臺灣的“統獨”選項作了平實分析,基於禮貌他收回了推動“臺獨”者是“白癡”的話,但實際上,正是因為吳簡單易懂地戳破了“臺獨”謊言,才讓他們坐立難安。

  綜觀上周的島內政壇,藍綠兩黨都完成了新的人事佈局。馬英九比喻改革像拔牙,一定會痛,但改革步伐不能停,就得忍受這必然的痛。《中華日報》11日社論也説,蛀牙的危害不只是某顆牙齒的問題,有可能延害其他牙齒;政治蛀牙亦然,壞牙拔掉只是治標,治本之道在於“政治口腔”的健康,否則壞一顆拔一顆,就永無寧日了。期待此番論述對藍綠都有警醒功效。(趙靜)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