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劉兆玄一肩擔當 期待吳敦義傲人政績

時間:2009-09-08 08:56   來源:台灣網

  就在各界普遍預期“內閣”人事將僅作微幅調整之際,“行政院長”劉兆玄昨天突然宣佈他已請辭獲准,本週四將率領“內閣”總辭。馬英九辦公室隨即召開記者會,公佈“行政院長”由吳敦義出任,“副院長”則徵召桃園縣長朱立倫接手。臺灣《工商時報》8日發表社論説,此一齣人意料的政局變化,將對未來臺灣發展産生重大影響,我們一方面肯定劉兆玄“一肩扛下‘八八水災’政治責任”的擔當,另方面對新“內閣”的人事與政策佈局,寄以高度期待。

  社論摘錄如下,

  劉兆玄團隊是馬英九上任後首位任命的最高“行政首長”,綜觀過去1年3個多月的表現,“毀譽參半”4個字庶幾可以形容。由正面來看,最大的貢獻首推領導臺灣安渡金融海嘯衝擊的危機。劉兆玄面對嚴峻局面能夠臨危不亂,相繼採取發行消費券、對銀行存款提供全額保障等措施,再配合兩岸關係改善,大陸增加對臺商品採購發揮的效果,如今臺灣經濟情勢已明顯改善。今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雖仍為-7.54%,但已較去年第四季及今年第一季的衰退幅度顯著縮小,換算為季增年率第二季且呈20.69%的成長。由於整體經濟情勢改善,昨天臺股再創波段新高,與今年年初的最低點比較,漲幅已逾八成。

  惟無可否認的,劉兆玄“內閣”的多數“閣員”來自學術界,或許自視較高,或許不善於與民眾熱絡互動,因此一直面對來自外界尖銳批評,諸如過於自負、傲慢等。這類負面的評價,逐漸累積形成刻板印象,導致民意支援度不斷下降,並隨著“八八水災”化為一股聲勢龐大的民怨洪流,幾乎衝垮馬英九團隊原本極為堅固的堤防。劉兆玄沒有在外界批評聲浪最激烈的時刻請辭,仍然忍辱負重、堅守崗位,毅然投入救災善後工作,如今“災後重建條例”已獲“立法院”通過,1200億特別預算即將開始執行,92%的災民安置陸續到位,劉兆玄的施政滿意度也回升至54%。照常理來説,此時民意逼退壓力已驟減,“內閣”並無全面改組的急迫性,但劉兆玄在救災善後任務告一段落後,斷然決定以“為‘八八水災’負起政治責任”的理由宣佈引退,展現他毫不戀棧的情操,這是政治家格局的展現,相信歷史會給予高度肯定。

  劉兆玄請辭後,馬英九立刻決定由吳敦義、朱立倫搭配領導行政團隊。他們兩位都曾擔任民意代表及縣市首長,憑著過去豐富的歷練,一般深信未來“內閣”的運作必定可以敏銳呼應民意的脈動,彌補劉兆玄與廣大民眾疏離的關係。而在此同時,新“內閣”也面臨三項重大課題,亟待妥善處理:

  其一是繼續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的關係,並設定目標、縝密規劃,從兩岸關係改善過程中為臺灣人民創造更多的福祉。其二是扭轉臺灣國際競爭力不斷下降的頹勢,將發展經濟、提高每人平均所得、增加就業機會列為首要之務。其三在“內政”方面,除了繼續妥善處理“八八水災”善後、加強監督重建工程品質及做好H1N1防疫工作之外,如何弭平朝野裂痕、重建團結和諧的臺灣亦值得新“內閣”列為施政重點,努力將主張、立場原本南轅北轍的各方勢力整合成帶動臺灣向前走的力量。

  總之,劉兆玄在完成階段性任務之後瀟灑退場,其功過自有歷史給予適切評價。即將登場的吳敦義,我們同樣要由歷史的高度寄予深切期待。吳敦義如能秉此格局設定未來施政方向及目標,再慎重選擇合適的“部會”首長一起搭配,則拿出傲人政績指日可待矣。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王賽賽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