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理吐露心聲 字裏行間流露兩岸深情

時間:2009-03-19 13:38   來源:台灣網

 

  13日,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回答臺灣記者提問時袒露心跡,他説:“我真心希望能有機會到臺灣去走一走、看一看。雖然我今年已經67歲了,但是如果有這種可能,走不動就是爬,我也願意去。”

 

  全國兩會13日在京圓滿落幕,祖國大陸在對臺問題上釋出了更多的善意和極大的誠意,對於兩岸關係發展也寄予了更高的期待。溫家寶總理13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回答臺灣記者提問時袒露心跡,他説:“我真心希望能有機會到臺灣去走一走、看一看。雖然我今年已經67歲了,但是如果有這種可能,走不動就是爬,我也願意去。”《日本新華僑報》3月18日刊發署名文章説,溫家寶真情涌動正表達著中國人的共同心願。在大陸,盼著到臺灣“走一走看一看”的民眾,其心情和溫家寶總理一樣急迫和懇切。因為他們都懷有一種濃烈而有豐富內涵的兩岸情結。

 

  文章摘錄如下:

  

  細心的媒體已經發現,近年來溫家寶幾乎在每次重大的中外記者會上談到臺灣問題時,都會有一番飽含深情借詩抒懷的話語。

  

  2003年3月,溫家寶在記者招待會上説:“説起臺灣,我就很動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國民黨的元老于右任在他臨終前寫過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山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2004年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又引用臺灣詩人丘逢甲的詩:“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心驚淚欲潸。四萬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2005年,中國十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溫家寶用古代諺語寄語臺灣民眾:“中國有一句古話: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臺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兄弟,我們希望全體臺灣同胞能夠理解我們的立法用意,也希望關心臺海局勢和平與穩定的國家和人民能夠理解和支援這部法律。”

  

  有評論者認為,“而在這個過程中,溫總理的詩句從不重復且古今通用,説明他時時刻刻在關注著臺灣人民的情感變遷。”

  

  實際上,與當年鄧小平先生盼望著香港回歸後,哪怕是坐著輪椅去也要踏上香港的土地一樣,溫家寶吐露“到臺灣走一走、看一看”,不僅僅是中國大陸執政高層的政策性宣示,更是一種民族情感的自然流露和“一中”這個國家信念的執著堅守。溫家寶用一個“爬”字,直接道盡了炎黃子孫的血脈關係,直接詮釋了臺灣在大陸同胞心目中的地位。

  

  溫家寶真情涌動正表達著中國人的共同心願。在大陸,盼著到臺灣“走一走看一看”的民眾,其心情和溫家寶總理一樣急迫和懇切!因為他們都懷有一種濃烈而有豐富內涵的“臺灣情結”。

  

  首先,“領土意識”。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臺灣自古以來是“一中”的領土,神聖不可侵犯,也不可分割。歷史教科書從來是這樣教育。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統一和完整,早被奉為圭臬、鐵律。人們始終忘不了“一彎淺淺的海峽”的鄉愁,把到臺灣“走一走看一看”當作一生的心願。“走不動就是爬,我也願意”,形象地表達了對國家領土的渴望之情。從這個角度看,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説臺灣問題涉及中國人最敏感的神經,是民族核心利益之所在。

  

  其次,地理觀念。中國大陸的地理課本有這樣一句經典表述:“臺灣是祖國的寶島”。儘管如今一些臺灣人出於愛鄉愛土意識,擔心因為一個“島”字而被“矮化”,不願意叫“臺灣島”,但就像日本一樣,“島”的地理特徵是無法改變的。其實,這也是一種嬗變的“臺灣情結”。因為臺灣是一個風光美麗,寶藏豐富的寶島,才有不知多少大陸民眾和溫家寶一樣,在夢幻深處裏都記著阿里山、日月潭,幾乎人人能唱“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臺灣”二字,已經深深植入大陸民眾的心底,溶化在血液中。去臺灣“走一走看一看”成了大陸民眾民族感情的一種寄託。近期“臺灣遊”創下日均萬名陸客登臺的新紀錄或許是一個有力的註釋。

  

  再次,變革之心。在兩岸對立、封閉的那段年代,大陸曾以臺灣民眾“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相待,肩負“解放同胞”的責任;臺灣曾以“反攻大陸”為己任。應該看到,在“兩蔣”領銜的國民黨主政臺灣的時代,改變了以往在大陸的治國方略,臺灣經濟有了發展。當臺灣作為以“亞洲四小龍”崛起的時候,它不僅成為全球華人的驕傲,更向全世界告示:中國人是可以經營好經濟的。如今,大陸經過30年改革開放,得以從容應對金融危機,讓全球刮目相看。事實證明,只要兩岸堅持為民謀福祉的變革,堅持促進經濟的發展,兩岸同胞就可以同享榮光,中國人就會在世界上表現得更加出色、生活得更加富足。

  

  兩岸同文同種,一脈相承,同一個中華民族。在兩岸現在的情形下,從溫家寶到大陸普通民眾凝結的“臺灣情結”,其實就是民族情懷的表露、祖國統一的希冀,是一種“中華情結”的昇華。從當年兩岸主倡的“武力解放”、“反共複國”轉變到今天兩岸共謀的“和平發展”,可以看到是一種“中華情結”主導開創了兩岸互相尊重包容寬容的局面。兩岸一家人,家和萬事興。此番溫家寶坦露心願,臺灣當日股市一舉大漲,即是最好回答。兩岸和平和解和諧的事實告訴人們:兩岸和,中華興;中華盛,利兩岸。

 

 

更多精彩評論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