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億新台幣拱手相送 扁當局“大方”秀醜聞

時間:2008-05-04 15:31   來源:台灣網

  

扁當局下臺前夕,爆發“外交”大醜聞。據涉外高層表示,歷次“機密外交”的模式雷同,即由邱義仁策劃,黃志芳執行,直接向扁負責。

  距離卸任廿天,扁當局又爆出大紕漏,讓人眼界大開。臺灣“外交”處境困難,掮客難免,但是扁當局信賴掮客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臺灣金援巴布亞紐幾內亞,遭“外交掮客A走十億”的醜聞,也並沒有因為“外交部長”黃志芳道歉,“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的“負全部責任”,讓輿論稍感滿意。

  在此之前,則有喧騰一時的“鐽震案”令人咋舌。“國防”、“外交”兩大行政部門接連爆發的政治大風暴,竟都和前“國安會秘書長”、現任“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脫不了關係,民進黨頭號策士,號稱“國安”龍頭的邱義仁接連玩垮“國防”和“外交”兩大部門,李天羽、黃志芳兩位“部長”也中箭落馬,受到重傷。

  邱義仁的本事不小

  《聯合晚報》特稿文章認為,“鐽震案”和“金援巴布亞紐幾內亞十億元遭侵吞案”,時間點高度重疊,幾乎同步發展,去年更是關鍵時點,邱義仁的“本事”可見一斑,一手掌“國防”,一手掌“外交”,翻雲覆雨,權勢直逼“總統”。

  當黃志芳“神情凝重”鞠躬道歉,而邱義仁卻“一派輕鬆”説什麼現在下臺太矯情時,大家看到的,正是民進黨執政八年典型的致命傷:體制無能,非體制卻橫行傲慢!臺灣《聯合晚報》社論批評説,這起醜聞案,“外交部”淪為“執行單位”也便罷了,連“國安會”的機制,也一併變成“私人工具”,最令人不可思議! 臺灣納稅義務人,在不景氣的年代,再度莫名其妙“失血十億”。請問,邱義仁怎麼負責,切腹嗎?

  《聯合報》亦刊文表示,犯了這麼可怕的錯誤,就算只剩一天,邱義仁也該立刻引咎辭職。 邱、黃兩人對事實關鍵含糊其詞,對主要關係人一味袒護,對自己的疏失輕描淡寫,對臺灣人民毫無歉意,缺乏坦誠的態度。這種官員,人民還能放心他們繼續坐在那裏處理“善後”嗎?

  公款“被騙” 陳水扁難辭其咎

  金錢“外交”侵吞案,臺方從2006年底開始追討,歷時一年徒勞無功,直到今年3月才訴諸法律途徑,但相關人等已逃之夭夭,外交款項10億元和金紀玖、吳思材一樣下落不明,之所以輿論譁然,“被騙”是一回事,主事者的心態,才真叫人無法接受。

  從在第三地設立私人帳戶,到事情還沒辦成,就預先匯出上千萬美金,而且過程沒有任何有效的防弊措施,僅靠邱義仁主觀“信任”,就讓一項機密外交案,一路變成醜聞。

  陳水扁相信邱義仁,邱義仁相信“中間人”,“中間人”相信金紀玖,金紀玖再找來他相信的吳思材,結果是上了金吳賊船,扁邱的能力、智力都受到傷害。

  2006年底,在金紀玖的“忠誠”已出現異狀下,臺方以避免臺灣秘密“外交”節外生枝為由,第一時間採取“私下處理”方式,因此全靠不具任何“司法”效力的“外交部”,用極有限的人力、資源,展開全世界“緝拿”金紀玖,相當不可思議。

  在這段“絕對信任”走向“忠誠瓦解”的過程中,邱義仁、黃志芳皆向陳水扁報告事件發展,但陳水扁竟任由可運用的防堵機制停擺,毫無積極作為,檢調不知,“國安”單位不知,情治機關不知,保密功夫很紮實,卻給了金、吳開了個竄逃的大漏洞。

  2006年底事發,若立即採用“司法”途徑,可能的結果是機密外交曝光,影響臺灣國際形象,邱黃兩人政治責任難免,但10億元款項或許有機會討回。

  《聯合晚報》特稿文章指出,陳水扁以“保將”為先,讓黃志芳留任善後,去年五月邱義仁甚至還從“國安會秘書長”轉任“行政院副院長”,從“地下總統”搖身一變成“地下院長”,在“外交”上捅了簍子,接著還可以插手“國防”搞鐽震。陳水扁以拖待變的結果,就是全盤皆輸,沒一樣守住。拜陳水扁配合演出,造就了一場大騙局,雖然距離卸任僅剩十幾天,但相信這場醜聞風暴在“520”之後仍會沒完沒了跟著陳水扁。 (張弛)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