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中間選民是關鍵 “公投”添變數

時間:2008-02-29 08: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群眾高舉“反對公投入聯,拒領公投票”等標語,主張拒領“公投”票,要求中國國民黨與民主進步黨拋棄“公投入聯”、“公投返聯”議題。(中新社發 耿軍 攝)

  臺灣“中央選舉委員會”將從2月27日起主辦十場“入聯公投”、“返聯公投”意見發表會或辯論會,14日是反方代表申請期限。臺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民主行動聯盟總召集人黃光國到“中選會”遞交公投反方代表申請書,他們還率領“反公投入聯行動聯盟”成員在“中選會”前表達訴求,

  隨著1月27日馬英九、謝長廷分別正式登記參選,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進入決戰階段。此次選舉的結果,不僅關係到民進黨能否繼續執政、國民黨能否重新掌權,牽動島內眾多政治人物的前途與命運,而且會對未來臺灣政局的演變和兩岸關係走向産生重大影響,因而引起了島內外各界的高度關切。

  “馬蕭配”對決“謝蘇配”

  此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定於3月22日舉行。按照臺相關規定,臺灣地區領導人由選民“直選”産生,候選人得票最多的一組當選,亦即相對多數即可當選。由於目前確定由國民黨推出的馬英九、蕭萬長(“馬蕭配”)與民進黨推出的謝長廷、蘇貞昌(“謝蘇配”)兩組人馬對決,臺灣媒體也將這場選舉稱為“百分之五十加一張選票”的賽局。

  從候選人的産生過程看,無論是國民黨的馬英九,還是民進黨的謝長廷,都是經過各自黨內一番拼鬥勝出。出於爭取“本土選民”、整合黨內派系以及“拼經濟”等方面的考慮,馬英九在“立法院長”王金平婉拒出任副手的情況下選擇了“本土色彩”濃厚、擁有豐富財經經驗的前“行政院長”蕭萬長為副手,組成“馬蕭配”。迫於形勢與各種壓力,謝長廷則選擇黨內初選中的手下敗將、實力強勁的蘇貞昌為副手,組成“謝蘇配”。

  去年8月以來,“馬蕭配”與“謝蘇配”綜合實力勢均力敵,但“馬蕭配”的民調支援度一直穩定領先“謝蘇配” 10個百分點以上,佔據有利地位。2008年1月12日的“立委”選舉中,國民黨獲得壓倒性勝利,選後“馬蕭配”的民調支援度一度上揚到60%,聲勢達到最高點,而“謝蘇配”的民調支援度一度跌至18%。

  但是,民進黨“立委”選舉慘敗後,陳水扁辭去黨主席,謝長廷接任黨主席,謝隨即掌握選戰的主導權。謝長廷陣營針對國民黨在“立委”選舉中獲得絕對多數席次,拋出“制衡牌”、入聯與返聯“公投”朝野協商、“CEO組閣”等議題,先聲奪人,迫使國民黨隨之起舞。近來,善於操弄選舉的謝長廷更是親自披掛上陣,以“每日一問”的方式,接連拋出“馬英九有美國綠卡”、“馬英九競選臺北市長時曾收受政治獻金”及“馬英九夫人買賣股票”等議題,向馬英九發動縝密而又淩厲的攻勢,致使馬英九陣營暴露出危機處理能力不足等弱點,“誠信”受到傷害。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