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民意困惑中 馬謝爭越基本盤

時間:2008-01-30 09:31   來源:台灣網

  
  近期民調顯示,長昌配的聲勢從谷底略揚,馬蕭配則盛極而趨緩。這是非常符合規律的變動。臺灣民意當前進入了空前的困惑時期,藍綠陣營的危機感都在膨脹。民意最後會形成什麼樣的張力,要看困惑期的長短。

  18天來,謝長廷爭取民意的選舉策略是:一,以悲情求同情。二,以小變求大變。三,以圓滑求圓滿。四,以個人求眾人。謝長廷深知無法一下子把支援者的民意逼上高峰,只能採取螞蟻搬家的方式,或者可稱為是小刀削肉的方式,一點一點地把有利的東西搬回來。目前看來,不可低估這種手法的重要性,民氣的回升,正是在這樣的手法中一點一點回歸。

  18天來,馬英九爭取民意的選舉策略是:一,取克制棄驕傲。二,取全民棄一私。三,取大利棄小我。四,取經濟棄權術。馬英九的做法以穩為主,不慌不亂,扎紮實實。尤其是得志不得意,絕不張狂在外,實在是高明的表現。完全可以説,藍營的士氣是多年來最為高漲的時期。這樣的士氣,在精心維護之下,根本不可能一下子就泄掉。

  今天香港中評社發表評論説,謝長廷儘管十分努力,但是最後決一勝負的力量,還是在於有沒有把本陣營最大的力量釋放出來,也就是有沒有把綠營所有的票源催出來。

  謝長廷深知其味。現在他的動作分為兩套,一是釋放利好政策,二是不斷散佈危機意識。包括:臺灣民主危機、一黨獨裁危機、本土利益危機、民進黨潰敗危機、馬英九賣臺危機,等等。謝長廷的如意算盤是:一,用危機來恐嚇民眾。二,用危機來刺激民意。三,用危機來捆綁民眾。謝長廷與陳水扁最大的差別在於:陳水扁製造危機效果。謝長廷利用危機意識。謝長廷是否在包裝“恐中牌”、“省籍牌”、“臺獨牌”?事實將會越來越明顯。謝長廷既要討好中間選民,又要抓住深綠民眾的心態十分明顯。

  至於馬英九,他以全臺民眾的共同利益為主訴求,打的是利好牌,非常之陽光,對臺灣前途充滿了虔誠的期待。包括:撥亂反正、重振經濟、為民謀利、開明政治、和順兩岸、造福臺灣。馬英九的政治目標是開放式的、透明式的、樂觀式的。所以,馬英九是用正面帶動、正面塑造、正面主導的選舉策略來爭取全臺灣不分藍綠的民心民意的。
  
  但是,無論馬謝的選舉策略如何高明,民意未必會完全傾倒在哪一方。一則:藍綠兩大基本盤的主流民意,早已經固化,不會輕易移動。馬也好,謝亦罷,要想撼動對方的基本盤,比登天還難。二則:馬謝均意在中間民意,中間民意如果佔百分之十的話,也不可能一股腦地壓到哪一方,必有分離,必有分流。

  臺灣聯合報日前刊登社論説,往前看,那些還在精心清點藍綠“基本盤”的人,都該被民氣捲起的滔天巨浪淘汰了。事實上,當陳水扁還在鐵齒説臺灣“沒有中間選民”,他的政治信用,已經被移動的中間選民蓋章作廢了。把臺灣變成只剩藍綠兩色,再把所有價值統統漆上綠色,這是民進黨對臺灣最大的荼毒,比它政績惡劣還可怕。社論認為,這種“只問顏色、不問是非”的風氣,若不設法改變,對臺灣將貽害無窮。該社論期待,如今藍軍在“國會”佔有絕對優勢,若馬英九日後又勝選,國民黨將有絕佳機會清洗這種“兩色對立”的恐怖單調,讓“兩色的臺灣”恢復它的多元色彩,這也是國民黨無可旁貸的使命。

  馬英九正在做這樣的嘗試,但是風險極大,勝負難論。如果馬英九最終失敗,只能説明,如此遠大的理想仍不被政治現實所接受,民意還沒有如此之高的期待。

  《中國時報》日前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馬蕭配的看好度呈現下降的傾向。調查發現,40%的受訪者認為馬蕭配的勝算較高,7%的民眾認為長昌配的贏面較大。看好度雖仍然是一面倒,但若與原先47%相比,共減少了7%。認為謝馬對決是五五波態勢者,則由敗選後的13%增至目前的20%,揚升了7個百分點。 

  我們認為,這樣的比例變化,不能説明馬英九或謝長廷的選舉策略誰對誰錯、誰優誰劣,更不能説明馬英九當前的選舉手法出了破綻,引起了民意的不滿。實在來説,馬英九的措施,謝長廷用不了,謝長廷的手段,馬英九也無法操作。存在就是合理的。馬謝二人,一朗一柔、一硬一軟,這是結構性的組合,無法易位。

  《中國時報》日前公佈的最新民調指出,國民黨獲得近四分之三的“立委”席次,對新“國會”有十足的掌控權,究竟這對臺灣的發展是好是壞,民眾看法不一。調查發現,28%的受訪者認為如此將可終結“國會”亂象,有利政策推動及效率提升。相對的,35%的民眾則擔心國民黨因為“一黨獨大”與缺乏制衡,將讓臺灣民主倒退。 

  社評最後説,馬謝的選舉策略,實乃早就定型,利益出發點不一樣、政黨需求度不一樣、個人立場不一樣,民意期待不一樣,馬英九與謝長廷的戰略目標、戰術手段,當然不一樣! (評論員 鍾維平)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