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show girl:是自由主義還是媚俗文化?

時間:2010-06-11 09:16   來源:台灣網

  這幾天又到了畢業旺季,或許對許多當事人,失業的苦惱,早已取代了離情之依依。只是臺大校長好像有點不食人間煙火,不合時宜地發表了一番“展場女郎可惜論”。説人家是“太以外貌去謀職”;還説以自己臺大學生的能力,“可找到更有內涵、更能將智慧才能發揮的工作”云云。此言一齣,各種“職業歧視”、“自我感覺良好”的譏諷紛紛出籠,再次製造了臺媒修理“最高學府”的機會。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發表透視集説,其實,當臺媒不屑地説:整樁爭議,只因那些展場女郎是臺大畢業才引起的,説如果她們是二、三流學校畢業,或許臺大校長就不會説教反對之時,臺媒根本忘了,最早新聞會被炒作出來,就是因為這些“正妹”挂著臺大的“頭銜”,否則誰會注意女郎們的學歷呢?媒體之所以炒作她們的學歷,當然還是和職業間的落差。媒體自己先發了球,再抓著臺大校長的話,當起道德裁判,誰是始作俑者?誰又“職業歧視”了呢?

  平心而論,現在的校園和三十年前,真底是天差地別。如果説當年是“儒家”式的,也就是流行“先天下之憂而憂”的那一套,屬於象牙塔的話;那現在的學生,就可能外在是“道家”式,凡事蠻不在乎、甚至放浪形骸,內在卻是“法家”式,從小急功近利,長大輕視道義。“外道內法”的結果,似乎篤學深思,連“最高學府”也不在行了。這是許多教育從業者,普遍感到的無奈。

  所以,誰是對的呢?是媚俗地説:職業無貴賤、行行出狀元,嘲笑別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士大夫階級的封建觀念?還是孤芳自賞,相信精英主義、相信“勞力者食人”“勞心者食於人”的舊道理?這實在不是單純的個人就業問題,而是關鍵的教育目標問題。不過最後,大家在價值相對化的迷惘裏,或許只能安慰自己,這已是多元社會、自由主義,別人想幹什麼,咱們實在管不著。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