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泉:民進黨反對“國共平臺”有無道理?

時間:2009-03-25 08:45   來源:台灣網

  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鄭文燦先生,在今年3月香港出版的《中國評論》月刊上,關於“國共平臺”問題,斷續地説了以下幾句話:“胡錦濤雖然講了正視民進黨存在的話,但是民進黨感受到的善意,還不是很多” ,“如果大陸真的要表達善意,在對話之前,先不要要求我們放棄‘臺獨’主張,大陸必須停止國共平臺的運作” 。他并且表示説:“只要國共平臺存在一天” ,那就是“否定臺灣的民主體制與民進黨存在的價值” 。24日,臺灣問題專家李家泉在香港中評社發表評論説,這些是一些很讓人費解的話。

  李家泉指出,所謂“國共平臺”,這是在什麼樣的歷史條件下建立的呢?人們記得,那是2005年4月下旬,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訪問中國大陸時達成的“共識”。正像胡錦濤總書記在會上所説的那樣:“這是60年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國民黨的主要領導人首次舉行會談,是一次歷史性會談,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根據連戰的建議,兩黨主席在共同發佈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同意“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臺。這就是上面提到的“國共平臺”的由來。

  國共兩黨之所以要建立這樣的平臺,完全是出於對臺海形勢和兩岸關係的擔憂。2004年5月,陳水扁連任後,為了擺脫政經困局,更加瘋狂地推行“臺獨”路線,大搞族群鬥爭,大搞“綠色恐怖” ,大搞“去中國化”,要正名、要“制憲”、要“公投”,要實現兩岸“一邊一國”,從而使臺海形勢出現前所未有的“高危期”。國共兩黨為了挽救危局,不得不被迫走到一起,通過平等協商,發表了包括建立“國共平臺”在內的關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五點共同願景”。這實際上是在執政的民進黨和陳水扁的強烈壓力下形成的。

  “國共平臺”,正像“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望”一文中所説的那樣,它是以“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謀求臺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兩岸同胞利益”為基礎的,這是它的出發點,也是它的落腳點。所謂“九二共識”,無論你怎麼詮釋,都是以“一個中國”為前提的,正像這一次“胡連會”中胡錦濤所指出的:“近些看來,兩岸關係發展所以一再出現波折,甚至幾近危險的邊緣,根本原因就是臺灣島內有人否定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使雙方互信的基礎屢遭破壞。”所以,“國共平臺”就是要堅持“九二共識”,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現在,我們再來看民進黨反對“國共平臺”有沒有道理:

  ——“國共平臺”的建立,是為因應民進黨強力推行“臺獨”路線。而現在民進黨雖然下臺了,但是這個路線并沒有改變;

  ——“國共平臺”的建立,是因為要維護“九二共識”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而包括鄭文燦先生在內,對於這些至今還是強烈反對的;

  ——“國共平臺”是要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在目前主要是兩岸經貿文化交往,而民進黨則什麼都上綱上線到“維護主權”和是否“矮化臺灣”來加以反對。

  ——“國共平臺”是要以“島內和諧,兩岸和解,臺海和平”為目標的,而民進黨的族群鬥爭和“一邊一國”論,與此是針鋒相對的。

  由此可見,“國共平臺”的建立,是符合臺灣“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的主流民意的,是符合包括臺灣在內的兩岸廣大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是應該支援而不應該反對的。

  而如果按照鄭先生和民進黨的意見,則中國大陸必須放棄包括“一個中國”和“國共平臺”在內的一些基本原則和做法。否則,“就是對民進黨沒有善意”,就很難與民進黨“對話”。這樣的條件未免“太高”,也無法讓人接受。民進黨向來反對兩岸對話有“前提”,這裡卻全忘了。

  我們誠不知,民進黨為什麼這樣沒有包容性。據説,民進黨主政期間,它并不反對與中國大陸接觸、談判,但條件之一是絕對排斥國民黨參加。它們和國民黨的關係,似乎是“絕不相容”的,有我無你,有你無我。他們之間,在歷史上確有一段相互對立的恩怨關係,但那已是很久前祖輩們的往事,如今早就勢轉時移,為什麼就一定要來個“你死我活”,決不化解呢?共産黨與國民黨惡鬥數十年,尚且能夠以大局為重,以人民為重,以未來為重,做到“一笑泯恩仇”,為什麼民進黨與國民黨就不能這樣做?相信只要民進黨能接受“一中”原則,不搞分裂活動,倣照“國、共平臺”,也可以有“民、共平臺”,“國、民平臺”,以至“國、共、民聯合平臺”,如此則“島內和諧、兩岸和解、臺海和平”,那不是很好嗎?

  總之一話,我看現在的臺灣政局和兩岸關係,最關鍵的還是要不要“一中”、要不要鬧分裂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就什麼問題都好辦。我們決不能“舍本求末”、“治標而不治本”。最後,奉勸民進黨朋友們一句話:“終年惡鬥何時了?何如拋卻尋和平!”但願諸君“三思之”!

 

 

更多精彩評論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