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澳門模式”取代“九二共識”?綠營傷很大

時間:2011-05-13 10:47   來源:台灣網

  這兩年來,民進黨並沒有提出新的兩岸論述,也不承認“九二共識”,一味的在兩岸議題上採取模糊戰略的蔡英文,只想以騙取中間選票為前提。民進黨前“陸委會主委”吳釗燮日前提出將以“澳門模式”取代“九二共識”。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愛臺灣不是靠嘴巴喊的,處理兩岸關係更不能只靠僵化的意識形態。吳釗燮提出的“澳門模式”,不僅洩露民進黨的底線,也凸顯出民進黨對於執政後兩岸全面關係倒退的可能性、無計可施的困境。

  

  全文摘編如下: 

  

  這兩年來,民進黨並沒有提出新的兩岸論述,該黨唯一定調的就是: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因此,當民進黨前“陸委會主委”吳釗燮日前訪美,提出將以“澳門模式”取代“九二共識”時,不啻是洩露民進黨的底線,也凸顯出民進黨對於執政後兩岸全面關係倒退的可能性、無計可施的困境。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屢屢批評馬當局“傾中”,但是對於民進黨的兩岸定位,在蔡英文主導下的民進黨中央,則是盡可能的回避討論。蔡英文個人則在宣佈參選“總統”後,提出“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八字箴言;這八個字高度抽象,不但不具政策的操作性,也留下各説各話的解讀空間。 

  一直到民進黨“總統”初選政見發表會時,許信良花了五百萬新台幣參賽,才取得在民進黨內公開討論兩岸政策的權利;他詰問蔡英文,兩岸簽訂ECFA,這是在關稅上向臺灣釋放善意,蔡英文卻提出一系列主張,可能會讓ECFA失效;更重要的是,許信良也直接問蔡英文,兩岸能夠談成全面三通以及直航、經貿協定,都是因為馬當局承認“九二共識”,民進黨上臺後如果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經貿交流可能全面中斷,民進黨是否已有備案? 

  在政見發表會中,蔡英文從未正面回應許信良,而在確定獲民進黨“總統”提名後,日前蔡英文回應媒體時首度強調,兩岸關係應該往前看,若民進黨在2012年取得政權,將保持開放、務實的態度進行兩岸交流,會就兩岸交流尋找一個“共同的、可長可久的基礎”。 

  這個表述還是相當抽象。可以説,即使確定代表民進黨參選,蔡英文對兩岸論述仍然諱莫如深,也因此,吳釗燮的“澳門模式”説,才會引起各界關注。吳釗燮的説法是,民進黨若再執政,不會推翻ECFA等兩岸協議,但也不會接受“九二共識”,屆時兩岸若中斷海基會、海協會兩會互動,兩岸溝通可採取扁時代的“行業對行業/團體對團體”的“澳門模式”。 

  “澳門模式”的由來是:民進黨執政期間,兩會交流中斷,因此于2005年由兩岸民間行業協商臺商春節包機,民進黨官員曾對此一模式津津樂道,但所謂的“澳門模式”,卻不是兩岸交流的最適方式。 
蔡英文及民進黨堅持不接受“九二共識”,但是馬當局靠著“九二共識”達成的,不只是全面三通、直航及ECFA協定而已,還有兩岸的對等談判模式。民進黨咬定“九二共識”強調“一中原則”,但從實際運作的結果檢證,“澳門模式”卻更有矮化臺灣的可能,因為,此一模式會讓政府的角色消失不見,長期而言,當然更不利臺灣。 

  蔡英文雖已公開表示,吳釗燮並未參與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討論,他的説法不能代表民進黨,只是,蔡英文否認了“澳門模式”,卻仍然提不出其他方案。事實上,所謂的“澳門模式”,其實就是民進黨執政時期無計可施下的替代方案,如果民進黨再度執政,兩岸交流再度中斷,屆時無計可施的民進黨,難道還要靠“澳門模式”來處理繁複的兩岸關係。 

  愛臺灣不是靠嘴巴喊的,處理兩岸關係更不能只靠僵化的意識形態;民進黨將吳釗燮此次的“澳門模式”説界定為發言失誤,但這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失誤,因為吳釗燮試圖在“九二共識”之外提出另一種模式,但這種模式相較之下、反而不利臺灣,這值得民進黨深思。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