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強震告訴臺灣:土地規劃必須與地震共生

時間:2011-03-15 09:58   來源:台灣網

  臺灣《中國時報》15日發表社論認為,日本政府在救災治理上已經較其他地區更熟稔,防災工作的落實也令人佩服,但是面對九級地震依舊死傷慘重。反觀臺灣,如果不能以日本為鏡,錯失了積極回應問題的關鍵時刻。時機一旦喪失,恐將導致難以彌補的後果發生,到那時,就不是一句遺憾所能挽回于萬一的了。

  社論摘錄如下:

  日本這次所遭遇的是世界有史以來第四大、規模九的大地震,不僅引發了前所未見的大海嘯,濤天的巨浪更是席捲東北各縣太平洋沿岸的城鎮。目前的死亡人數還在陸續增加中,除了前天傳出近萬人下落不明的宮城縣,昨天又傳出岩手縣大槌町約一萬人下落不明。照目前趨勢死亡人數很可能會破萬。更嚴重的是在這一波震災中,日本核電廠還傳出了爐心熔毀、過量輻射外泄危機。顯見這波地震的災情還在持續擴大中,真可謂是前所未見的慘重。 

  可以預知的是,在未來人類的歷史上,針對這場地震災害的思考與反省相信絕不會少,因為它所造成的許多衝擊,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現有知識與經驗的範圍。 

  要知道,日本本來已是少數對地震的發生懷有高度憂患意識的國家。早從關東大地震、阪神地震後,日本就已累積了數十年跟地震共處的經驗,也發展出災前準備、災後面對的完善系統,包括跟日本氣象局合作的地震預報系統,在地震前十到十五秒,就能提醒民眾儘快準備;在地震發生後短時間,就能馬上發佈海嘯警報,另外網路立即能提供報平安、尋人系統及避難所的地點,民眾除了能立即取得所需要的資訊,也很冷靜,不管是排隊、疏散,都能井然有序。 

  然而即便這麼好的防震意識與機制,這次發生在日本的經驗卻也告訴我們,即使有再好的防震措施,仍然無法抵擋九級地震,死傷與財産損失的災情仍是空前的,而我們又無法讓九級地震不發生,因此如何與地震共舞共生,不僅是日本,也是同處在地震帶上的臺灣,一樣嚴肅要面對的課題。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