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名嘴爆粗口 喪失口德要“幹╳誰”?

時間:2010-11-09 10:12   來源:- 台灣網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社論直言,名嘴鄭弘儀公開飆三字經罵髒話,不只是嚴重的人身攻擊,也是性暴力語言的惡劣示範。臺灣的選舉文化與政治語言好不容易才稍微有些改善,現在一下子又被罵退了好幾步,臺灣民眾再有修養,也聽不下去了!

  

  全文摘編如下:

  在綠營晚會上,鄭弘儀罵馬英九像“龜仔子”,“是驢是馬,牽出來遛遛看就知道”,這種惡毒的人身攻擊,不只對人格與尊嚴進行激烈的侮辱踐踏,更飽含了仇恨與輕蔑。批評政策屬於言論自由,但沒有人有權如此羞辱別人,不管對方是不是總統。 

  而在批判補助大陸學生赴臺時,鄭弘儀更公開罵臺語三字經“幹╳娘”。這三個字,他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講,不是不小心説溜嘴,而是很明確、很清楚地向群眾發聲,所以也必須負起完全的責任。雖然群眾場合容易激情,但三字經是一種語言上的性暴力,對女性來説,不但刺耳,更是一種普遍、間接但外顯的性別攻擊。 

  在一個“男性沙文”的文化裏,無論是一字經、三字經、五字經乃至七字經,總是以性為主題、以女性為對象,甚至指涉到特定器官,邏輯都是以針對對方母親的性攻擊來貶抑對手的人格尊嚴。在飆三字經的同時,也滿足了自己心底想到淩辱踐踏他人的攻擊性;更簡單講,這就是一種口頭上的暴力行為。 

  過去的社會文化以男性的喜好為是非標準,講話愛問候人家老母的人很多,大家習以為常,覺得沒什麼了不起。許多人還覺得“幹”字鏗鏘有力,飆起來特別爽,以致于養成習慣變成語助詞,不夾著罵幾句,話還講不俐落。 

  但是這種侮辱女性的語言習慣,到了今日,已經成為被譴責的目標,女性更是深惡痛絕。有基本教養的人,也許私下還會“幹”個幾聲,在公開場合卻知道顧形象忌觀瞻,不能再這麼下流粗魯。民進黨向來形象比較草莽,開罵衝撞十足生猛,但也因此比較不受婦女票源青睞。現在推出的五都候選人,和過去若干候選人相比,其實已經都算得上溫文儒雅,結果候選人火花不多,插花的名嘴卻惹出大紕漏,連帶讓民進黨形象受損,內傷在心口難開。 

  其實臺灣媒體人介入政治之深,已經到了值得重視的地步,因為它已經逐漸腐蝕了媒體中立超然的形象,以及臧否時政的集體信譽。有些媒體立場分明不説,若干名嘴還成為政治鼓動者,進而上臺聲嘶力竭助選,再進而下場參選,其中不少人也真的轉型成功踏入政壇。 

  固然生涯可以選擇,但在新聞媒體工作時,必須對媒體的社會角色有所自省,對政治的介入不該毫無分寸,更不能濫用媒體舞臺賦與自己的影響力,因為媒體的公信力與監督政權的使命,是多少前輩長期努力爭取與持續維護才獲致的成果。少數人擅自提領濫用,恐怕會讓新聞媒體整體的社會資産崩盤。

 

  此外,鄭弘儀的指控,有些並非事實。“陸委會”昨天已經提出説明,包括補助專案交流的赴臺陸生時始自民進黨執政時代,而且是經過篩選、只為期兩個月。就內部資源排擠的角度,也許有人會對這些補助不以為然,但這並不是損己利人的零和選擇,其實有利於臺灣的長遠利益。 

 

  兩岸民間如果能增加對彼此的了解,就能降低誤會與敵意,尤其將引領未來時代發展的年輕世代,如果能在成長階段就親自體會臺灣的人文內涵,進而認識到臺灣的發展價值,甚至將臺灣有形無形的影響力帶入大陸,不只在合作中讓臺灣得到更多繁榮機會,也打造出一個更堅實的和平環境,這樣不只對臺灣有利,對大陸及亞太都有利。

 

  鄭弘儀事件在他的哽咽道歉中,暫時告一段落,不過綠營多次針對馬英九進行人身攻擊,隱隱然似乎看見仇恨的火苗正在竄燒。民進黨能不能及時壓制這種言行,將驗證這個政黨的格局。 

  相關連結:

  沙文主義(英語:chauvinism)原指極端的、不合理的。如今的含義也囊括其他領域,主要指盲目熱愛自己所處的團體,並經常對其他團體懷有惡意與仇恨。

  “沙文主義”這個名詞則首先出現在法國的一部戲劇“三色帽徽”中,以諷刺的口吻描寫沙文的這種情緒。後來這個詞被廣泛應用,如大國沙文主義、民族沙文主義等,還曾被女權運動的領袖用於“男性沙文主義”。英語中有一個對等的詞,是Jingoism。所以經過演變,如今“沙文主義”這個詞在英語中更多場合中指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尤其是後者。

  沙文主義者一般都是一種有偏見的情緒。所以説對什麼團體狂熱就叫什麼沙文主義。比如男性沙文主義,女性沙文主義等。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