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治水不利難掩民怨

時間:2010-09-25 09:40   來源:台灣網

  一句“八成要中央負責”的話,讓高雄市長陳菊遭受前所未有的后座力。臺灣《中國時報》24日對此發表社論指出:這件事的重點不在陳菊指責的對不對,而是大多數臺灣民眾對這種每逢災後就生産的“政治口水”,真的已經厭煩到極點了!

  社論摘錄如下:

  畢竟,此刻面對淒惶無助的受災民眾,需要的是關心和協助,不是政客相互卸責叫罵。臺灣是遍地有愛的地方,不論是紅十字會等民間單位,第一時間搶進災區,或部隊弟兄連續四十八小時動員救災為災民清理垃圾,都讓災情橫生之際,猶有溫暖;如果此刻還有政客在那兒大吐選舉語言,試問誰會不生厭? 

  臺灣確實進入一個年年颱風年年重災的景況,不只臺灣,全球都如此。去年莫拉克風災,在南臺灣寫下破歷史紀錄的降雨量,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前所未有的受到民眾重視,世界各國專家都預估,今年溫室效應下,全球各地非旱即澇,臺灣是個海島,很難想像乾旱可能發生,但淹水卻是家常便飯,防洪治水遂成為各級政府最重要的課題。 

  莫拉克風災讓“中央”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創,不是因為防洪治水出弊端,而是官員心態不能與民同苦,救災動員不夠迅速。因為莫拉克的教訓,改組後的“內閣”繃緊神經,臺軍在颱風發佈海上警報時就提前進駐預警區,當局各“部會”連假不敢放,官再大都擋不住天象,能做的就是用盡一切方法,讓可能的災情降到最低。這次風災為什麼“行政院”受到的責難少?因為“中央”權責範圍該做的事沒少做一樁,該進駐的進駐,該撤村的撤村,風未起“閣揆”就公開呼籲示警,提醒民眾防臺。 

  資源就是權力,每每台風釀災,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指只有“中央”能掌控治水之全局,請問:民進黨執政8年若都掌握全局,會讓南臺灣連續大淹兩年嗎?災難發生要求“中央”統籌治水,綠色執政的地方政府肯全部由“中央”接管嗎?以臺灣目前的“政府建制”,只要每一個環節都做好自己的職分,問題也沒這麼大,為什麼“中央”與“地方”不能齊心齊力呢?屏東縣這次同樣釀災,縣長曹啟鴻沒扯“中央”、“地方”誰該負更大的責任,二話不説,先開救災會議,分工明確,該向“中央”求援的立刻提出要求,該自己做好的,局處一個都別逃,災民的怒氣自然減少。 

  相對的,高雄市這回淹到讓眾人錯愕不已!事實上,9年前潭美風災即有淹水前例,9年時間就算無法全面治水,或者雨量大到破了9年前紀錄難免還是淹水,都不該如這次風災這麼嚴重,大高雄小貝湖原本有滯洪池的功能,卻填了蓋醫院與球場,其他新開發的滯洪池到底是失效還是不夠?下水道清淤與接管到底落實沒有?如果有,何至氾濫北高雄的都是黃泥與污水? 

  民調數字一向超前的陳菊因此受到重創,根據媒體調查一掉就是7個百分點,綠營聲援陳菊,説其他兩位選將楊秋興和黃昭順同樣下滑兩個百分點,黃昭順甚至風災來襲時不在臺灣,話雖然説得沒錯,但綠營忘了,7%與2%有明顯的差別,最重要的,畢竟黃不是現任市長。

  陳菊是經過大風大浪的政治人物,一定懂得為政時刻不能輕忽,遑論傲慢的道理,風災過後,沉靜兩天忍淚致歉,儘管傷害已經造成,卻不是不能挽回,挫敗後再出發,應更能體會政治是服務眾人的志業,謙卑,才是政治人物最大的資産。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