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有助拉動臺灣內需

時間:2011-04-14 09:59   來源:台灣網

  臺灣《中華日報》14日刊載社論表示,國臺辦與臺當局“陸委會”表達開放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今年上半年啟動的“共同希望”,意味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為期不遠,將成為增進臺灣內需的一大助力。

  

  全文摘編如下: 

  

  兩岸觀光小兩會——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海旅會)與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臺旅會),前天在香港就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進行磋商,針對“文本內容”做最後確認。國臺辦與臺當局“陸委會”表達今年上半年啟動的“共同希望”,意味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為期不遠,將成為增進臺灣內需的一大助力。

  開放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是開放陸客赴臺觀光的延伸,這是開放大陸游客赴臺遊之後必要的舉措。根據2008年6月舉行的第一次兩岸兩會領導人商談簽署的《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臺當局于2008年7月開放大陸游客赴臺觀光,成為兩岸交流史重要標記,再繼之以開放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等於宣告臺灣開放大陸游客赴臺觀光就此到位。

  兩岸之於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商議已久,雙方態度都顯得相當慎重,日前兩岸觀光小兩會磋商的文本內容,如有障礙應會排除,擇日同步對外公佈。就目前所知,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應已萬事俱備。

  兩岸交流一路走來,開放大陸游客赴臺觀光人數,由初期每日上限3000人,今年起增為4000人,第二季將再增為5000人。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初期則定為每天500人,停留期間最長15天。相較于香港開放大陸游客觀光5年後才開放個人遊,臺灣則僅兩年就接著開放,顯見開放過程的流暢。

  大陸游客“團進團出”的揪團旅遊及個人遊,都是臺灣觀光産業的主力軍,但這兩種旅遊方式大不相同,前者食宿及旅遊路線都“照表行止”,後者則可由個人安排隨行隨止,行程充滿靈活性、機動性。值得強調的是,個人遊能帶動大陸“背包客”赴臺旅遊熱潮,而借個人遊造就陸客與臺灣親友長聚機會,更充滿人道關懷意涵。

  去年11月27日,赴臺旅客首次突破5百萬人次,創下60年來最高紀錄,其中大陸游客超過163萬人次。根據“主計處”統計,去年全年觀光産值高達新台幣2600百億元以上,其中大陸游客帶來618億元觀光效益,為臺灣經濟成長率墊高0.28%。凡此觀光效益大多集中在日月潭、阿里山、臺北故宮、臺北101等主要旅遊景點。

  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一旦成行,因旅遊路線及食宿安排不受“團進團出”限制,而使觀光效益具有靈動性和多元性。進一步説,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的觀光效益具有特殊的“溢出性”,可以惠及“團進團出”固定路線之外的商家,使受惠層面更為寬闊。尤其是個人遊可以促使觀光與異業結合,如觀光結合醫療美容、觀光結合文創産業,從而産生多層次效益。

  根據“主計處”預估,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每年將産生新台幣90億元的直接商機,並在異業結合下創造新台幣300億元的産值,是故,今年下半年,可以預見因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使臺灣蔚成“黃金觀光年”。不過,每天500人次的數量,畢竟不多,未來如能視條件許可逐步增加,將使臺灣內需市場更趨於活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