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蔡英文的選擇性説法很是可笑

時間:2010-11-24 01:36   來源:-- 台灣網

  人之於刺激與反應的機轉,常出現選擇性反饋,這是一種本能,有時候是潛意識的,有時候出於意志力,於是有所謂選擇性記憶、選擇性失聰、選擇性接受……等。政治人物的行為模式,基本上都是有選擇性的。

  臺灣《中華日報》23日發表每日談指出,蔡英文是個政治人物,言行表現具有選擇性,也就在所難免,尤其身為黨主席,又是新北市長候選人,總不能鸚鵡學舌,人云亦云,最好是標新立異,反唇相向,選擇性説法乃為其特質。她如是説:“馬政府的字典,只有島內生産毛額與民眾所得,沒有貧窮、貧富差距與失業問題。”

  過度揮霍反對角色,民進黨錯以對立為制衡,錯以反對為監督,蔡英文“逢馬必反”,已成為家常便飯,即使沒有反話,也要找反話説。如是以觀,蔡英文上述選擇性説法,説得十分經典。然則,蔡英文選擇性如是説,不能説沒有原由,因為她看到、也體會到,臺灣經濟已漸入佳境。

  且讓“主計處”公佈的數字説話,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率,可大幅上修為9.98,創下21年來新高;明年民眾平均所得,將首度突破兩萬美元關卡;在亞洲四小龍中,臺灣直可與新加坡並駕龍首。凡此令人振奮的數據,對臺灣説來睽違久矣!

  每日談最後説,蔡英文將經濟成長率、民眾所得、失業率,煮成一鍋爛面糊,她曾任“副閣揆”,豈不知這三種數據,有著連動關係?只要經濟不斷成長,便能提升民眾所得、降低失業率。是故,蔡英文選擇性説法,島內民眾選擇性聽聽可矣!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