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遲來的槍擊案調查

時間:2004-07-14 17:01   來源:
  陳水扁于7月6日宣布成立“三一九槍擊事件特別調查委員會”,並邀請“監察院長”錢復擔任委員會主席。陳水扁也強調尊重“立法權”,並盼特調會能有法源:“相關機關及所屬人員,不論單位是否敏感,人員職務有多高,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

  “三一九”槍擊事件發生百日以後,陳水扁突然峰回路轉,由原先堅決反對成立調查委員會,在近日釋放出若幹信息以後,決定成立委員會,而且展現高度誠意,原因何在,當然值得探究。
 
決策大轉彎是選舉考量 

   最直接的因素是國親兩黨在“立法院”8月會期恢復以後,將提出槍擊事件的特別法,有了法源以後,由調查委員會祭出尚方寶劍,運用法律所賦予的公權力介入偵查。由于年底“立委”選舉逼近,如果在野黨搶到槍擊案調查的主導權,變成選舉的主調,民進黨只有被動挨打的份,勢必牽連選情。基于選舉的考量,陳水扁的決策出現大轉彎,一方面搶奪議題主導權,一方面衝淡在野攻勢的正當性,才有槍擊調查委員會的出現。

  此外,呂秀蓮在內部的動作,也對委員會的出現產生臨門一腳作用。從“三一九”槍擊事件發生以來,呂秀蓮一直想探究事件的真相,基于受害者心理,呂秀蓮不斷向陳水扁施壓,也公開撰文發表事件的回憶與感想,無奈陳水扁一再推拖,未置可否。一直到6月下旬,呂秀蓮加大動作,自己上政論節目談槍擊事件,而且也透過若幹友人在政論節目釋出信息,由體制外運用媒體向體制內施壓。在內外壓力之下,陳水扁松動了不成立調查委員會的堅持,終于在7月上旬有了轉變。

  如果沒有國親兩黨與呂秀蓮的內外施壓,陳水扁當然一拖再拖,而且能拖就拖。但是,個性極強又怪異的陳水扁,在委員會成立前夕,還是由“總統府”發布新聞稿:“調查委員會不存在呂“副總統”推動的問題。”明明是呂秀蓮的臺面下動作才有委員會的成立,陳水扁就是“死鴨子嘴硬”,硬是否定呂秀蓮的“先見之明”。“總統府”禦用記者還發表專文,否定呂秀蓮的努力,其中提及:“媒體又誤導為呂秀蓮為主,陳水扁才同意,這更與事實不符。”與陳水扁共事,非要有堅忍之耐性不可,呂秀蓮當然點滴在心頭。 

“以藍制藍”的手法 
 
  由錢復出任“調查委員”會主委,則是陳水扁“以藍制藍”的一貫手法。錢復是“監察院長”,透過“監察院”機制,本來就可以“監督”檢警調辦案,如今在沒有法源的前提下,錢復受托出任主委,無異是以“體制外委員會”監督體制內的檢警調係統,請問這是什麼邏輯?尤其先運作再“立法”,不是視“憲法”、法律如無物?

  錢復出任主委,在臺北政壇也引來一陣揣測,媒體提出內幕分析,認為錢復是以出任主委交換明年1月“監察院長”的連任。由于“秘密布局走光”(媒體的形容詞),錢復在答應出任主委的下午立即召開記者會,堅決表示不會再尋求連任,並表示包括陳水扁、呂秀蓮、邱義仁都會約談。

  無論如何,正如蕭萬長接任“總統府”經濟顧問一樣,錢復如何在藍綠對立中找到立足點,是否能劃下完美的句點,以目前政治人物的耗損率,誰也無法預測。

  “三一九”槍擊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由于真兇無法找到,直接證據無法蒐證,案情陷入膠著,陳水扁在“三二○大選”以後,又反常的不願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由于他的回應異于常理,而且與呂秀蓮不同調,自然引來外界質疑;尤其泛藍係的選民一直無法釋懷,日積月累,臺灣的信心危機深化,朝野毫無對話空間,兩極化現象對陳水扁執政的正當性自然構成挑戰。旅美一年回臺的施明德公開呼應成立調查委員會,無異反映了社會的若幹民意。

  南非大主教杜圖以南非黑白政權和平轉移為例,提出“有真相才有公義與和平”,足可為臺灣之借鏡。“三一九”事件是否自導自演?是何方勢力介入?是否與黑道簽賭有關?“國安”維護為何出現漏洞?上述疑點若無法澄清,沒有真相就沒有和解,臺灣社會就無法跨越“三二○”往前邁進。如今在現實權力的壓力下,陳水扁化被動為主動,“遲來的正義也是正義”,“立法院”在8月通過“立法”,如同美國華倫委員會調查肯尼迪命案,唯有透過特別法的設立,才能從法治面切入,有助事件真相的調查與厘清。

  國親兩黨有意推動立法,也要有清楚的戰略目標。既然有可能通過特別法,就應學習美國特別檢察官制度,透過“立法”所賦予的公權力,對包括陳水扁、呂秀蓮、邱義仁、蔡朝明在內的相關人士均予以約談、調查。如果只是通過特別法,卻沒有明確的目的,就會陷入混戰一場的政黨角力。陳水扁考慮的是選舉與政權的正當性,國親兩黨如果無法對症下藥,恐怕又是白忙一場,被陳水扁將了一軍。
 

陳水扁將僥幸過關 

  《三國演義》所描述的袁紹是“多謀少決”,計劃一大堆,卻缺乏決斷力,袁紹最後敗給有決斷力的曹操。

  一年半以來,國親領導層正陷入了袁紹式的“多謀少決”,“三二○”以後也沒有成就一件值得鼓舞的事,如今陳水扁掌握先機,反守為攻,成立“三一九槍擊事件調查委員會”,國親若再陷入“多謀少決”模式,勢必影響“立委”選情,也讓陳水扁僥幸又過了一關。

  “外籍兵團”許信良看出泛藍的致命弱點,近日積極成立“臺灣民主學校”,以收編泛藍日漸流失的選票為職志。問題是,以國親兩黨的排他性,“加盟店”許信良如何與“直營店”國親兩黨和諧相處?如果許信良籌組的“第三勢力”切割到泛藍選票,許信良到底是在挽救或者破壞泛藍勢力,只有選票才能證明一切。

  臺灣最近大水災,不但暴露了臺灣水土保持與永續經營問題,也對執政者的領導力、危機管理能力做徹底的檢驗。當民意正高度關注災後救濟問題,陳水扁卻在此關頭成立三一九槍擊調查委員會,時機上如此不宜,又為何提早上陣?由此可看出陳水扁與呂秀蓮之間權力心結,也可看出陳水扁患得患失,非常在意立法院將通過的相關立法。

  朱子在《近思錄》中有一句話:“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如果陳水扁無法開闊心胸、放大視野,只在政治權力上斤斤計較,連任的四年任期很快就過去。做救火隊而無法開創新局,最後是留下一分空白成績單,做這種“總統”有什麼意義? (胡忠信)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