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牛肉風波在島內延燒 綠營趁機窮追猛打

時間:2009-10-28 11:1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10月23日,臺“行政院衛生署”宣佈,放寬美國牛肉進口。由於目前臺灣並不具備充分檢測、醫治瘋牛病的能力,此舉在島內引發強烈爭議。

  引發安全憂慮

  據島內媒體報道,臺美雙方于10月22日在華盛頓簽署“美國牛肉輸臺議定書”,輸臺的美國牛肉為30月齡以下帶骨牛肉、絞肉、加工肉品,但要去除特殊危險物質、中樞神經系統、機械取下的肉屑。

  臺相關部門于23日公佈擴大開放美國牛內臟、碎肉進口,依“衛生署”估算,若所有檢驗與空運過程以最快方式辦理,美國牛肉最快11月9日到12日就可進入島內市場。

  美國牛肉,特別是碎肉、內臟入臺,在島內引發了安全憂慮。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27日邀請前“農委會主委”李金龍,以專業角度呼籲當局要正視開放美國牛肉的風險評估。李金龍説,瘋牛病目前仍無藥可醫,臺灣目前還是一個乾淨區,不應該輕易棄守。他表示,現在談判是開放30月齡的美國牛肉進口,但是美國啟動瘋牛病監控計劃是自願性的,業者可以不參加,所以數據並非百分之百正確。

  臺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秘書長吳家誠25日表示,放寬美國牛肉及內臟進口,對臺灣環境及人民健康造成傷害,不止“衛生署長”應下臺,錯誤政策必須回頭。

  綠營一陣追打。民進黨表示,由於2010年度總預算案正在委員會初審階段,即將進入黨團協商,民進黨團不排除杯葛總預算案協商,甚至關閉協商大門,要求執政黨讓步,為國民健康把關。

  藍營也傳出質疑聲。曾擔任臺大食品科研所教授的臺北市長郝龍斌,率先推動拒絕使用美國牛內臟認證,臺中市長胡志強也予以響應。

  當局積極消毒

  民意的反彈和持續發酵,馬當局給予回應,積極消毒。

  25日,臺“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進口美國牛肉不僅要符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標準,歐美不吃的牛內臟臺灣也不會進口,甚至會要求進口商投保進口牛肉産品責任險,讓即使風險降到最小也還是有保障。

  26日,馬英九邀集蕭萬長、吳敦義、王金平與國民黨副主席兼秘書長詹春柏召開高層會議,針對美國牛肉進口所引起的社會誤解等事作説明,馬英九並要求行政主管機關應多做溝通,對社會大眾説明、交待清楚。

  26日晚間,“行政院”發言人表示,開放美國牛肉進口政策已是既定事實,不可能重啟協商,但行政規範還有很大的空間,當局會以最嚴格的標準,用盡一切行政手段,為民眾的健康把關。

  27日,臺“審計長”表示,“審計部”在年底前將抽查“衛生署”在食品安全檢驗上的人力和配套措施,如果“衛生署”沒有做好相關配套,可以移送“監察院”糾正甚至彈劾相關人員。

  成為政治議題

  臺當局身陷擴大開放美國牛肉泥沼,且有愈來愈擴大趨勢。有島內媒體發表評論指出,觀察連日的發展,“牛肉議題”已經演變成“政治議題”。

  開放美國牛肉事件引發風波,在意料之中,因為涉及民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有媒體分析指出,距離年底縣市長選舉只剩下一個多月時間,在選情愈來愈激烈的情況下,“牛肉事件”勢必會被催化、被利用到最高點,勢必挑起藍綠攻防。此一影響重大的民生議題,未來是否提升為選戰焦點議題,值得觀察。

  還有媒體對政策出臺的背景做出了分析。認為之所以此時突然大幅開放美國牛肉,是臺當局基於與美國經貿往來的考量,是希望“小菜”換“大餐”。無論是不是打的這種算盤,也不管這算盤撥得精不精,臺當局首先要做的恐怕是如何做好眼前的這場危機處理。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