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謀取亞洲空軍基地 強化空海一體對華戰力

時間:2010-08-13 10:07   來源:環球網

  美國政治評論網站11日文章稱,美國智庫蘭德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稱,美軍空海一體對華作戰的最大軟肋是戰時缺少可供戰機起降的充足的亞洲空軍基地。為此,華盛頓正投入巨大的資源建設其與亞洲盟友的關係。除了與澳大利亞和其他傳統盟友加深關係,美國空軍和海軍還為印尼和菲律賓國力較弱國家提供訓練和人道主義援助,以獲准使用後者的空軍基地。

  美軍欲強化空海一體對華作戰力量

  文章稱,20世紀80年代,北約部署在歐洲的地面部隊曾經面對規模龐大的華沙條約部隊。當時,為準備應對蘇聯為首發動的襲擊、克服華沙條約組織在數量上的優勢,北約採取了一項革命性的新戰略,這就是所謂的“空地一體戰”概念,該概念源自美國陸軍訓練指揮部,其內容是將北約的坦克和導彈步兵部署在前線,並由挂載智慧彈藥的噴氣戰鬥機提供支援,就能打敗規模較大的華沙軍隊。

  然而,“空地一體戰”概念在歐洲從未獲得證明自身的機會,但它的原理卻為美軍在1991年“沙漠風暴行動”以及2003年入侵伊拉克行動中地面作戰奠定了基礎。現如今,美國海軍希望發展“空地一體戰”的一些改革潛能,以便在面對中國軍力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努力維持美軍在西太平洋上的優勢。不過,美國新興的“空海一體戰”學説,卻面臨著因缺乏現金和硬體而被放棄的風險。但美國的盟友可能會幫助華盛頓政府彌補資源上的缺陷,從而降低空海一體戰的危險。

  文章指出,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今年2月的一份報告透露稱,“空海一體戰”概念起源於美國空軍總參謀長諾頓施瓦茨將軍和海軍作戰部長加裏拉伕黑德在2009年9月簽署的一份機密備忘錄。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與美國國防組織特別是海軍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現任海軍副部長羅伯特沃克先前曾是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的一位分析家。

  這份報告指出,“空海一體戰”旨在評估美國的兵力投射能力在面對中國構成的軍事挑戰時如何得到保護”。該中心強調了北京快速擴張的潛艇、彈道導彈甚至反衛星火箭部隊,打算擾亂並破壞美國及其盟國在太平洋的空軍和海軍部隊,多數是在中國大陸襲擊臺灣地區的情況下。

  今年5月,美國防長蓋茨在馬利蘭州發表講話時,正式提出了“空海一體戰”概念,他呼籲美軍採取行動應對這些發展。他説五角大樓必須重新考慮買什麼以及怎麼買——購買在中國武器射程之外,可提供深度觀察及打擊能力的系統。蓋茨還補充稱,這可能意味著美國會投資發展射程更遠的導彈、改良型監視系統、更多海基導彈防禦系統以及更具致命性的潛艇部隊。

  不過,蓋茨明確指出,投資方面的轉變並不意味美國的軍事預算會增加。蓋茨表示:“人們對國防預算的期待會隨著時間而變化,更不用説國家的戰略力量,它們與國家的綜合財政和財務健全存內在固有聯繫。而且在這方面,我們不得不接受一些嚴峻的現實。”

  蓋茨稱:“方法之一就是採取更多創新戰略和聯合方式。”在軍事用語中,“聯合”意味著把兩個或更多個習慣單獨作戰的軍事分支結合成一個精簡的部門。在這種情況下,“空海一體戰”需要開展節約資金的機構改革,就像在使用新技術及戰略時那樣。國家戰爭學院指導員伯納德柯爾(BernardCole)稱,這一觀念“意味著海軍和空軍要為最大限度地使用日益稀缺的資源而做出的努力。”不過,科爾也表示,他的觀點並不代表美國政府的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